第一百二十一章 回京(2 / 2)

朱祁鎮表情猛地一滯。

這一件事情,是他一直想的事情。

他已經六十多歲了,雖然看上去很健康,但是在太子死後,他的所有頭發一日之間都白了。

此刻他真的成為老朽了。

這一次出巡,從身體與心理,深深的摧殘了他的健康。

他走一段路,都有一種氣喘籲籲的感覺。

大明未來的繼承人,已經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局麵了。

但是選誰?

朱祁鎮麵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傳子與傳孫。

傳子最大的問題是,他幾個兒子,都沒有當做皇帝繼承人來培養,並不是說他們沒有這個能力,事實上能將自己的封國管理好,他每一個兒子都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但是他們並沒有作為太子培育,在朱祁鎮有意為之下,他們身邊的勢力與大明中樞的各股勢力,根本就是隔絕的。也就是說不管那一個兒子繼承皇位,朱祁鎮就必須對而今政治結構進行一番大換血。

整個太子的勢力,都要進行大清洗,包括南洋與西洋。

而朱祁鎮而今恰恰沒有精力,完成這件事情了。

傳子有問題。

那麼傳孫就沒有問題了?

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子的定位。

太子謀逆而死,太子失去繼承權,他失去的他的繼承權,而是他這一脈的繼承權,這就是一個很嚴肅的宗法問題,按理說太孫的繼承權也會被質疑的。

而且不管太子是怎麼死的,其中與朱祁鎮都有關係,讓太孫登基,難道將來不怕有一天太孫為太子翻案嗎?

到時候,朱祁鎮的身後名怎麼辦?

當然了,朱祁鎮不擔心什麼身後名,但是他擔心的卻是他一係列改革,有了被掀翻的切入口。西華門之變,已經讓太子的勢力與忠於朱祁鎮勢力深深的結下了梁子。

朱祁鎮不清理是有礙於朝廷穩定,特別是南洋與西洋的穩定。

朱祁鎮擔心,操之過急。恐怕新入大明版圖的西洋與南洋會出大亂子,而並不是不想清洗。

在政壇之上,每一個人代表都不是自己,或者不僅僅是自己。

每一個選擇都如此嚴重的後遺症,根本沒有什麼兩全其美之策。

朱祁鎮正在細細思量之中,還沒有想要立即下決定,這關乎到大明今後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政局,非思慮萬全,怎麼肯下定論。

隻是麵對皇後如此哀求,朱祁鎮一下子想到了當年母後臨終的時候。

因為自己一年之差,讓孫家落得如此下場,朱祁鎮卻是在政變之後,才知道這一點的。

說實話,朱祁鎮對會昌伯孫家,是有不滿。但是卻沒有想到讓他們一家落得如此地步。對於孫家的下場,朱祁鎮固然有些同情,卻也身懷戒懼。

朱祁鎮一念之差,一言之失。後果之大,很多時候,不是他自己說能了解與控製的。

今日朱祁鎮一旦拒絕。就等於將太孫等人打入另冊。

孫家也就罷了。

畢竟與朱祁鎮的血親比較遠,朱祁鎮從小都沒有在孫家那裏得到多少幫助。朱祁鎮僅僅是同情而已。同情是同情,絕對不會手下留情。而今之天下,已經沒有會昌伯孫家了。但是如果太孫等人,也落得如此下場。

卻是朱祁鎮萬萬不想看到的。

而今皇後卻一下子將他逼得了非此即彼的關頭。

朱祁鎮看了一眼,跪在一邊伺候的太孫。忽然心中一動,暗暗苦笑,說道:“沒有想到,我臨老了,卻被老婆將了一軍。”

如果說朱祁鎮剛剛沒有反應過來,而今卻明白了,今日的局麵,錢皇後是算定了。

要知道錢皇後不顯山不露水,卻不是無知婦人。她是得太皇太後之真傳的。

不輕易發言,一發即中。

朱祁鎮心中暗道:“罷罷罷。我也累了。”

而今局麵與太祖皇帝末年比較相似,但又截然不同,太子一死,太祖皇帝發動大案,清理朝廷內外功勳名將。為了給太孫鋪路。而今是朱祁鎮如果要在太孫之外的皇子登基,反而要將現在的班子大清洗一番,讓新太子確定領導權威。

朱祁鎮不想折騰了,他說道:“好,我答應你。你好好養病即可。”

皇後強撐著身子,說道:“今日是在孩子麵前說了這話,君無戲言。”

朱祁鎮說道:“你快點好起來,看我做就是了,我自然不會反悔的。”

皇後想要笑,卻似乎笑不動了。就這樣緩緩的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