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人知道王家有錢有地,王進財母子肯定不會白住,忙答應下來。
另一戶比較窮又姑娘多的人家主動請王三妮去她家住,王三妮也點頭願意。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指著那個婦道,“大穀子在村裏住多久我管不著,他畢竟是棗村人。但這個婦明必須滾,哪能一個婦把大婦和大婦生的兒子欺負成這樣,我們村兒的所有人都不答應。”
這個老太太是棗村年紀最大的老人,五爺爺的老母,得幾乎所有村人尊敬。
幾個年紀大又健壯的婦人都附合著,“若她不走,我們就打到她走。”
攆王大穀走名不正言不順,但趕那個婦走所有人都願意。
眾人漸漸散去,王進財和夏氏、王三妮也被那兩家人扶走了,王家終於平靜下來。
次日一大早,趙無上衙前跟許蘭因,“都今就能發賞銀。得了錢給姐姐存著買房。之前的銀子不能用,但我掙的錢可以用。”
他知道許蘭因想在縣城買房,總想幫幫他。趙氏殺夫案屬於重大刑事案件,自己又立了大功,他覺得會領不少賞錢。
但因為棗村屬於賀捕頭管轄,賀捕頭很可能會受罰。
許蘭因笑道,“買房的事不急。我都沒負擔,你還緊著想。”
看到那個高挑瘦削的身影消失在微弱的晨曦中,許蘭的心裏湧動著絲絲暖意,那個大男孩比親弟弟還貼心。
上午,王大穀從鎮上叫來了幾個人,把王家院子裏能賣的都賣了,連後院沒長大的兩頭豬和十幾隻雞都沒能幸免。令王大穀肉痛的是現在莊稼還沒熟,那麼多的租子沒拿到手,想著以後再想辦法回來弄……
他賣家裏的東西別人管不著,許多村人就聚集在路上罵他,他低頭裝作沒聽見。買東西的人由於買得便宜,也充耳不聞。
下晌,王大穀就帶著婦和婦的兒子坐著牛車走了。
王進財三人回了家,哪怕家徒四壁,也都鬆了一口氣。
家裏的現錢都被王大穀收走了,王三妮不敢動王婆子的那些銀子,就跟王進財商量賣一畝地,置辦些家裏必須用的東西,再買些糖果之類的東西感謝那些幫了忙的村人。特別是趙無、許裏正、五爺爺的娘幾人,要重謝。
王進財答應了,道,“是我沒出息,不僅沒有守好家裏的產業,還敗了一畝地。我長大了也要做生意,還要做得比那個人好,把家業做大。我沒有辦法讓奶活下來,但我以後要給她重新修墳。”
卻沒給王老漢重新墳墓。在心裏,他還是恨王老漢的。
這幾句話夏氏聽懂了,抱著兒子哭起來,王三妮也過來抱著他們一起哭。
哭完,他們商量起賣地的事。村裏能輕鬆買地的隻有兩家,一家是許裏正家,一家是許蘭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