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那山裏的草長得長,兔子愛吃,那有那麼多野豬,再說有,我們也就在山腳下,不會跑下來的。”林晨背上一個背蔞,將另一個遞給了林盛。
林盛也快十三歲了,還好,這些年瘦了一些,看起來很清秀,白白淨淨的。
“為什麼不在我們村裏的山上割。”林盛接過背蔞,有些不解的問道。
林晨率先將院門打開,走了出去:“自己村的先留著,況且陳姨她們每日也需要割草,她們年紀大,我們可以跑遠些。”
林晨走的小路,因為小路要近一些,但也不怎麼好走,要穿過幾個田埂,不過田埂雖說很窄,但沒多少雜草,隻是走到一些小溝的時候得多注意一些,不然一腳踏空,那便是在冬水田裏撿人了。
鄉間的小路,雖說是冬季了,但這空氣卻是清爽得緊,林晨走在前麵,林盛在後麵跟著,一直未語。
深深吸了口氣,清冷的空氣滑入鼻腔,有些冷。
“姐,我看還是讓媽將村裏沒有種的荒地包起來種草,這樣以後割著也方便,你看這裏,還有山包上,到處都是空地,這草也不需要怎麼打理,撒些種子,施點肥就夠了,多方便。像陳姨她們每天也隻要打理田裏的草就行了。”林盛撥起田埂上的狗尾草,隨意的咬在嘴裏,指著大片大片的空地提議道。
林晨聽後,還真覺得不錯,這些年,因外出打工的越來越多,村裏隻剩一些老人小孩和婦女,勞動力不強,空出來的地都給荒了,全是雜草。
四下看了一下,也隻有零零星星的地裏有麥苗,其餘的全都長滿了雜草。
如若真包下來,兔子料草根本就不用擔心了。
“嗯,你這辦法好,回去讓爸爸找村長談談,看那些人願意將土包出來。”
前麵有個小石橋,過了再翻一個山包就到了。
“今兒佑佑哥去哪了,怎麼沒看到人?”
“和李阿姨去市裏了,那邊有個新鋪子開張。”李心蘭這些年生意真做得大,前些日子還打算涉足餐飲,因為林家有現成的原料,又是天然養成,一定會受城裏人喜歡的。
但這隻還是個計劃,真要成型怕還是要再等兩年。
畢竟市場定位,什麼都還沒做好。
“又開了啊,上個月不是才開了一家麼,李阿姨真厲害。”林盛有些驚訝,這開鋪子也開得太快了吧!
以這速度,一年十多家,以後不是全國都有了。
“可不是,所以咱們也得加油不是,以後再建個什麼養牛場,養豬場,也會賺很多錢的。”沒錯,這便是林晨為林家定的目標,做到最大規模的養殖場,讓市場以後沒那麼多的激素肉,讓生活更有保障一點。
“可咱們忙得過來麼,那麼多的動物每天都要吃草,哪有那麼多草割,我看還是像李阿姨那種,做生意更好,也不累,賺錢也多。”林盛卻有些不讚同,雖說辦大養殖場也很好,但天天割草好累,做生意就不一樣了,輕鬆賺錢還多。
“你啊,想得太多了,生意,那有那麼好做。”這些年因家電正是輝煌時刻,生意確實好,可十年後的場景林晨可是十分清楚的,行業競爭大,市場轉型極快,網店取代實體店,那時生意可是極為的水生火熱。
然而人人都想做生意,導致最原始的工種被淘汰了,像養殖場這類都是以飼料養和激素養成的。
市麵上的肉,人們都吃得不放心,因食品的不安全,疾病增多,藥品泛濫。
因此林晨很相信,一個健康的養殖場,過幾年後定會極為吃香,人們最在意的是什麼,還是健康的食品,良好的身體。
“好做啊,你看那李阿姨,這些年做得好大。”
搖搖頭,不想再開口。
這山包路有些不好走,露水還沒完,得多注意一些,這山包不高,半個小時便能翻過去。
鄰村荒地也很多,站在村口,林晨這些日子已經和這個王家村的人混熟了。
前麵走結伴走過來一群人,都背著蔞子,應該是去割豬食,這些人林晨都認識。
“喲,晨晨,又帶著弟弟來割草了啊!”說話的女人叫王雲,三十來歲,個子高大,臉上帶著爽利的笑容,是個能幹的女人,聽說家裏養了十多頭豬,就等著過年能賣個好價錢。
“是呢,王姨,你們這也是去割豬食?”林晨笑得單純,這些女人都還不錯,淳樸誠實,除了偶爾有些愛占小便宜外。
“可不是麼,對了晨晨,姨問你個事,”王雲幾個跨步便走到林晨身前,抓著林晨的胳膊,麵色有些擔憂。
“王雲,那我們先走了,你隨後跟來就是了。”眾人見王雲有話說,也不準備等了,打聲招呼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