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2 / 2)

“你們要是打下西夏的話,我可以提供給你們一些耐旱的高產作物,比如,玉米,土豆和紅薯之類的,而且還會派人來教你們種植,施肥和建設超大型的養殖場。”

說話間卓群把一個筆記本電腦推給了王旦,上麵有著玉米土豆和地瓜的介紹,還有超大型養殖場的介紹。

“玉米畝產幾百公斤?在你提供的種子裏可不算是高產的!”王旦疑惑道:“我們也沒有吃過這玉米,可是你卻推薦我們多種玉米,這是為何?”

“玉米你們不要的話,有多少我們要多少,那些作物的秸稈我們也要。”

“秸稈?要這些有什麼用,不是應該還田麼?”

“還田?不,不還田,還田會增加病蟲害的發生幾率,我們拿來做飼料或者是造紙,畢竟木槳造紙太廢木材了。”

“造紙?秸稈能造紙?那我們也要,不能全給你們。”

王旦一聽秸稈能夠造紙就激動了,能造紙呀,這可是大事,所以他要留下一些秸稈來造紙,畢竟從東漢中國人就開始造紙了,文化傳承可是大事。

“你們是造不了的,你們是利用不了的。”卓群和唐笑笑對視了一眼都搖頭笑著。

“王先生,我很理解你的心情,都是華夏人麼,聽到有什麼好東西,都想要點,但是這秸稈你們還真是沒有,不要看我們能夠造紙,那是因為我們有一整套工業體係,而你們來工業都沒有,隻用一些手工作坊,怎麼比。”唐笑笑勸解著王旦,希望能讓他放棄秸稈。

“工業體係什麼是工業體係,這個能教給我們麼?”

聽到王旦的話,卓群此刻內心波濤洶湧,卓群想要在北宋建立學校,沒錯,建立學校,控製教育,宋朝的識字率是很高的,而且全民都熱衷於文教,有讀書認字的機會,老百姓是不會放棄的,畢竟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宋代。

“不行的,就是教給你們,你們也學不會的。”

卓群搖著頭表示你們學不會的。

“隻要你們教了,用心學一定能學會,我大宋人才濟濟,怎麼可能學不會?”

“王相你懂算數麼?你懂物理麼?你懂化學麼?你懂機械嗎?你們什麼都不懂。”

卓群看著王旦表情嚴肅的說。

“一個完整的工業體係包含著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你們怎麼學,學哪類?我們可以教給你們,但是你們學不會,你們要學的話就要拋棄你的儒學,來學我們的科學。先要工業,就不能要儒學,如果按照諸子百家來劃分的話,你們是儒家,而我們是墨家,是法家,是兵家!”

“你們不學儒家經典麼?儒家在後世消失了嗎?”王旦聽到這話,渾身顫抖,連聲音都在顫抖“自漢武帝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已然有千年之久了,你們居然罷黜了儒家,為什麼?”

“因為,百花齊放好過一花獨開。更重要的是,你儒家走不出王朝更替的圈子。”

“好了,王相,你回去想一想吧,想好了再來告訴我,過兩天我們就回去了。”

卓群看著王旦微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