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七月初三,朝陽已升,燥熱之意早已不滿地之間。陳身著道服,騎著一頭渾身毛光油亮的黑驢出了辰漏觀,沿著澧水支流向下走去。
之所以騎驢,一則因為武陵山區無馬,本來萬溪讓他騎虎,隻是這樣太招搖了,選來選去還是驢子老實溫順,喂養方便。二則他想尋找癸水靈物,沿著澧水支流一直往洞庭湖去,是最合適的路線。
沿澧水支流向下,直到慈姑縣城,辰漏觀在慈姑縣城駐地就在昔日慈姑縣城的荒園,辰漏觀崛起後將其買下後,由老道做法祈福,修繕擴大,成了辰漏觀在慈姑縣城的總舵,也是武陵商會的大本營。
這處荒園還是大有來頭的,慈姑縣城外原有一落魄文人,屢考不第,連帶家業也敗光了,不得已外出闖蕩,有幸在南楚國大將李瓊帳下任職倉曹吏,官職雖卑,油水不少,任職三年後急流勇退,回到慈姑縣城蓋了一棟大房子享受榮華富貴,當時就是慈姑縣縣令也對其畢恭畢敬,可惜好景不長,南楚內亂,一夥亂兵竄到慈姑縣附近,恰是原先他在軍中同僚,眼見其榮華富貴,自己卻如喪家之犬,如何能忍,糾集亂兵滅其滿門。
這處住宅原本風水上佳,隻是滅門後陰氣漸重,自此以後便傳出鬧鬼的傳聞,無人敢於居住,隻有萬三一夥偷兼乞丐盤踞在此。
辰漏觀買下後將荒園重新修葺、往後延伸,前半部分做會館,所有辰漏觀轄下鄉民進縣城後都可來會館休息,中間部分則是數棟兩層高的類似於筒子樓的建築,供商會及常駐簇的門徒住,後麵部分則是按照四合院的形式建了三棟別院,至於周圍則修建了圍牆、碉樓,整個建築占地近20畝,囊括了前麵原先荒園、後麵的一座山及一處山坳,命名為出雲山莊。整個建築都是使用磚石結構為主,在以木結構為主的慈姑縣城堪稱稀奇。
陳到了慈姑縣後,在後院的別院中休息了三,一來指點門徒武功,二來也視察一下商會事務。除此之外,在這慈姑縣不遠處,有一山名為五雷山,是道教名山之一,其中有一宗派名為五雷派,是龍虎山別傳,精通五雷正法。
辰漏觀在這慈姑縣中劃分勢力範圍,萬一惹到了五雷山上的宗派,那可大事不好。幸虧五雷派雖距慈姑縣較近,但是慈姑縣凋敝,交通不便,反而由五雷山直向南數百裏處便是武陵郡首府澧縣,到了澧縣再往前便是洞庭湖,因此五雷派及其上的道教中人從不來慈姑縣。但是慈姑縣又距離五雷派如此之近,在其眼皮底下,一般開靈之妖也不敢過來找不自在。
反而如辰漏觀這種散修,在其範圍內活動,隻要不是左道邪人便不會幹預,這也是因為三湘四水間,人族、水族、妖族、巫苗諸多勢力混雜,誰都不敢趕盡殺絕,所以反而各種散修可以在這中間充當潤滑劑。所以陳吩咐門徒不可仗著有點武功便肆意行事,尤其是遇到一些奇人,更需尊重。
在慈姑縣休息三後,陳繼續沿著澧水向前行,直到石門縣,這也是澧水下遊的諸縣之一,到達石門縣後,他卻又往南,直到蒙泉湖。這湖是石門縣第一大湖,處在群山之間,風光秀麗,靈氣逼人,而且靠近五雷山,是水族與人族修真者時常交鋒之地,也是李道士隱居之地。
李道士當然不敢居住在蒙泉湖中心之地,而是在湖南邊的一處坳流邊找了一個三麵環山,一麵麵湖的所在,修築了一座碧水山莊。此莊園清幽秀麗,碧水環繞,又截得一節水脈靈氣,陳看見都忍不住讚一聲好。
在莊園外圍觀察了數日,發現這碧水山莊並無其他修真者,大概是李道士並未收弟子,便於晚上潛入山莊中,先弄暈了山莊中的仆役,然後大搖大擺的搜刮了李道士留在此處的所有物資。
這其中並無什麼珍貴的物件,多是一些低級的水行材料,不過中間有一件道袍,以這蒙泉湖底的龍須靈草抽絲織成,色成青幽,不過其上並未繡上靈紋禁法,還隻能算是一個半成品。
洗劫完後,陳便在莊園中留言稱,李道士已經死亡,不會歸來,莊園中仆役行止自便,不過李道士長久不歸,恐有水妖或者其他修道士來擾,禍福自受。
做完一番大盜,陳便繼續沿澧水前行,這一日到一處名叫張公鎮的鎮吃飯時,在酒樓聽一雄壯漢子大談奇聞,其中提到距此20餘裏外的一處叫羊古崗的地方近日出了一個水神,聽很是靈驗,而且其巫祝是十裏八鄉有名的楊仙娘,可以做法招災解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