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全麵戰爭(1 / 3)

“你既然已經是金丹,那麼想好選哪門技藝修行了嗎?”

“弟子還在考慮。”

“你慢慢回去想吧,拿著這個,自己想辦法去,不要再來煩我了。”

說完,將蘇越扔出辰漏觀,丟給了他一塊玉簡。

蘇越撿起一看,發現裏麵記載了陳天這些年關於陣法的種種知識、思考、推演,從基礎的陣法布置,到正逆五行陣、星辰五行陣、天地烘爐陣這些他親自推演出來的陣法,都在其中。

而其標題,就是《陣法篇》,結合這點來看,應該是《辰漏經》中關於陣法的知識了。

隻是,他對這方麵興趣不大,實際上,他反倒對符篆的興趣更大,這短時期,他也一直在觀看這方麵的典籍。

不過,有了《陣法篇》,解決他桃園的問題不難。

拿著這玉簡,他回了桃園,與趙巧稚一起參悟這其中的知識。

很快,他們就有了思路,與在青島的處置思路差不多,既然是寒氣過剩,就需要中和、調和,自然需要聚集天光之火。

於是,這眼泉水這幹脆布置了兩個陣法,一個是天光聚火陣,一個是兩儀陰陽陣。

另外,從別處引來一眼水脈,將天光聚火陣導入其中,生出一眼陽泉,與原先泉眼的寒泉比鄰而居,成陰陽兩儀之勢。

二者互相交纏,如兩條靈蛇,而桃園中的靈植,根據靈植屬性,澆灌的有所偏重,但是再怎麼還是以兩種泉水澆灌,保持基本的平衡。

而在此之外,布下了星辰五行陣,接引陰陽五行七曜之力,補充桃園中的元氣。

從此之後,每逢白日,則是太陽之氣被接引而下,夜晚則是星辰和太陰星力澆灌,夜晚和白天極端差別。

秋初,本就是秋老虎肆掠的時候,但是接引太陽之氣後,更加酷熱,仿佛置身火獄之中。

而到了晚上,又有漫天星光被接引下來,特別是每月月圓前後,太陰星力大盛,被陰氣凍得瑟瑟發抖,整的在桃園中學習的一眾鶯鶯燕燕難受無比。

不過陳天安撫他們,這隻是陣法初布置的效果,過了一段時期後,就會恢複原狀,所接引的星力,會無聲無息地歸入到地脈之中。

花了幾個月,他才重新將桃園之中的陣法布置好。

此時也到了秋季中旬之時,戰爭的腳步愈發近了。

明廷不但開始往兩淮調集物資,而且開始了軍隊聚集,各個部分、各個軍種幾十萬的軍隊朝這裏聚集,到後來,蒙兀人都已經不能估計軍隊規模了,至少超過了20萬大軍,分布在兩淮防線上,讓蒙兀人不知道該怎麼防禦了。

蒙兀人那邊也在拚命擴充軍隊,大肆封官許願,從河南、山東、山西、河北、陝西、幽州等總管府拉出大批地方武裝,準備與明廷在中原決戰一場。

因為他們也敏銳地察覺到,明廷的武陵軍不比金帳軍稍弱,那麼一般的精銳軍隊呢?如果蒙兀人本部騎兵勝不了明廷怎麼辦?

所以,他們的主意就是,讓各地總管府調集軍隊,供漢軍指揮,頂在第一線,蒙兀人的輕騎兵則環繞在外,伺機截斷明廷的後路,而他們的重騎兵,則作為一槌定音的武器。

八月初一,明軍分為三路,開始渡河北上,從西向東依次直指唐州、蔡州、邳州。

而這三地也是蒙兀人根據往年戰爭經驗推演出的三大必攻城池,以史天澤為樞密副使、漢軍都元帥、鎮陽公,坐鎮蔡州,指揮整個兩淮防線防禦戰。

而忽必烈親率大軍,坐鎮軍汴梁,隨時準備南下。

三路大軍,黃芪親自到兩淮製置使府坐鎮,而前鋒,由兩淮製置使李庭芝親自統籌指揮,總共20萬大軍,向前推進。

李庭芝在前宋時期就是兩淮製置使,與黃芪也是相熟的老人,宋廷投降後,也是黃芪親自勸說他歸順當時的武陵府,現在的明廷的。

第一站是水軍之戰,這裏是黃淮入海口,能行舟,蒙兀人為建立了水軍,可是在明廷水軍麵前,不過三天就崩潰了,被堵在水寨之中,隻能依托岸防防禦,不敢出戰,讓水軍可以從容地運送部隊、物資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