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敗再敗,忽必烈的威望終於耗盡,即使黃金家族沒有人與他爭鋒,可是諸王公已經回到了蒙兀人最早期那種部落各自為政的時代,而忽必烈,也隻能躲在和林,每日醇酒美人,頹廢度日。
輕鬆攻下幽燕,李檀也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盡管有白蓮教的支持,可是他不覺得這區區幾個教徒,能抵擋住明廷大軍。
半個月後,待幽燕局勢稍微穩固一點,明廷從邳州、青島、汴梁、紫荊關四個方向同時進軍。
而魯國那些官吏,也是無心守土,紛紛投降。
而在濟南府城,魯國國都所在,李檀日日尋歡作樂,待兵臨城下之時,竟然一把火將整個濟南府城燒成了白地,城中數十萬白蓮聖母的狂教徒通通燒死。
就連楊妙紅這位白蓮教的聖女,也消失無蹤,不知是隱遁起來了,還是死在了那衝天大火中。
到此,明廷的軍事行動基本完結,所有人都在等著那一刻,明廷正式昭告天地,祭天地。
明廷卻不忙,他們首先需要迅速整頓整個黃河、淮河以北的局勢,重新布置防務,安定人心。
最先要做的,就是收攏流民,在蒙元和魯國境內,原本就流民遍地,如今這兩個政府短時間內垮台,更是帶來了許多更多的流民。
這些人需要安頓,這才是首要大事,否則,冬天來臨,恐怕整個北地會餓殍遍地。
除此之外,麵對北方的防務同樣需要整頓,如今,蒙元北遁,雖然忽必烈威望大損,但是一旦草原出現雪災等情況,蒙兀人必然南下,到時,如果北方處處漏洞,明廷就會處處受製。
這樣一直忙碌了三四個月,所有流民初步收攏、安置,北方防務也初步建立起來之後,將行政中心搬到燕京的明廷終於開始考慮正式建國、登帝、祭天等一係列事宜了。
這裏麵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郭守敬召回,一來需要他主持重新規劃、營造燕京城,二來黃夏也需要召回,參加這一係列重大事務。
郭守敬回來後,黃芪召見他,直接將其委任為工部侍郎,專職負責燕京的規劃、營建。
郭守敬頓時覺得事關重大,因為這不僅是一個城市的建設,還關係到北方地氣的收攏,陰山沿線防線的建設,乃至從南方輸送糧秣到北方的通道,件件項項,他都需要考慮到。
他最先做的,就是帶著黃夏走遍燕京城方圓千裏,繪製出最詳細的地勢地脈圖,然後考慮著要怎麼營建這個城市。
最先解決的是城市的防禦問題,直接從北方、西方連接陰山、太行山脈的地氣,從東方、南方連接渤海的水氣,在內也陰陽兩儀陣套順逆五行陣調理元氣,在外則是天地銅爐陣主殺傷。
至於其他附加陣法,到時候按照需要加載在五行陣中,這都是局部的小問題了。
同時,需要拓寬南向運河,甚至主持拓寬從直沽口到燕京的海河,需要能直接讓海船進出。
曆朝曆代,從長安到洛陽、汴京,物資運輸不便一直是一個大問題。
建都後,燕京一定會成為一個人口百萬的龐大城市,而為了避免發生長安物資不足而需要到洛陽就食的悲劇,明廷直接規劃,絕大部分物資都通過海運運抵燕京。
規劃圖做完,實際建造起來就很快了。
最先完工的是天壇、地壇,祭祀天地的所在,接著是大內。
這些工程,都是調用修士輔助完成的,特別是天壇和地壇,直接讓樓觀道和昆侖修士建造,樓觀道擅長觀星,就建造了天壇,昆侖擅長驅使地脈,就建造了地壇。
同時,此地也是上接天星,下聯地脈的兩個樞紐,整個京城的陣法核心之一。
這裏連最基本的材料都是靈物,如基礎用的是五行屬性的磚石,再往上,一草一木,一磚一石,乃至最上麵的建築主體,都是經過煉製、處理的靈木,都是從南洋、西域、東海運來的大木。
考慮到防火的可能,整座建築,天壇、地壇一體,煉製成了兩件法器,而且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自行吸收靈氣,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