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寧,朝雲郡,山陰縣。
“涓涓青雲水,笑迎歸鄉人。”
山陰縣城前的青雲河,河水淅淅瀝瀝地不斷流淌著,越過山陰縣城的城牆,越過山,越過林,一路流向它該去的地方。
許應與許不凡此時正駐足於青雲河畔,遠遠觀望著河對岸那座熟悉而陌生的山陰縣城。
許應自十二歲拜入萬鬆門,便算是跨入了修真界中,與這凡俗一步步地分離開來。
仙人不與凡人居,不論大寧抑或其他地方,古往今來皆是此理。
細細算來自永福三十六年末時候,許應第一次返回山陰縣城。
而後,許應自九淵歸來前往朝雲、海原兩郡招收弟子,算是他第二次返回山陰縣城。
至如今已然是許應第三次返回山陰縣城,與先前不同的是許應身旁多了位跟班,侄子許不凡。
與許應不同,許不凡如今不過四十多歲,還未徹底地與凡俗脫離開來,再加上他平日裏修煉時候與自家老父許成也多有書信往來,自然愈發地親近凡俗。
許應則是不然,少離家又與許府少有書信來往,更是深受觀海叔祖影響,一步步地便是出塵起來。
更何況先前回宗時候,許應還在許不凡那兒得知自己父親亡故的消息,更是將他與大寧凡俗的最後一道聯係徹底斷開。
此時。
站在青雲河畔,許應內心沒有那種遊子歸鄉的喜悅,亦然沒有那種衣錦還鄉的自豪。
他隻想在父親墳頭點上一炷香,上幾句話,與這世俗最後道一聲告辭。
從此以往,我自求我道,他人誰也攔不住我。
很顯然許不凡並不理解許應這種心情,開口道:
“應叔,快些走吧。
父親已在府中設宴等我們哩。”
許應沒什麼,隻是點點頭,便禦空飛了過去,許不凡亦是尾隨其後。
月色漸暗,空有些黑漆漆的。
整個許府張燈結彩,府中眾人皆是忙碌了起來,大家夥都知道府上兩位仙師大人不日便要歸府。
屆時,興許便是多年來山陰許府最榮光的時候。
一門兩仙師,庇許府昌盛,何其壯哉!
如今的許府今時不同往日,已然成了山陰一霸。
山陰百姓不怨聲載道,至少也是在許府底下人手裏吃過虧的。
不過沒辦法一來山陰城中隻要是賺錢的活計都能和許府扯上些關係,二來出門在外每與人談起山陰,人人皆是對許府豎起大拇指的。
也算是與有榮焉,權且苦中作樂罷。
許府日盛一日,要最看不過去的要數昔日山陰城內的幾大豪門:縣衙李家、漕運曹家、武館鄭家以及商鋪最多的龔家。
其中鄭家早在許應第一次回家時,便被族長許有生帶人滅了,取而代之的是楊家。
至於縣衙李家則是在許有才擔任縣令時便識趣地舉族遷到了郡城,正巧許有才前幾亡故,又來一位新縣令,便是任家。
龔家則是在許應第二次回家時候,徹底攀附上了許用的關係,成了許府幫凶。
隻有掌管水閱曹家依舊健在,不過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