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守軍雖然不少,但是對於趙國京師這麼大的城池來,就有些不夠用了。
當然對於優秀的將領來這個問題還不算太大,及時調整兵力部署,還是可以應付過來的。
二十萬軍隊也可以守不少時間。
可問題是這二十萬的守軍並不是真正的軍隊,而是家丁、護院、太監組成的,這些人個人武力雖然不弱。
但是沒有統一的指揮,都是各自為戰,誰也不聽誰的。
這樣的結果就是晉宋聯軍先是虛晃一槍,這些守軍就紛紛跑到了一個地方,晉宋聯軍留下少部分兵力牽製這些守軍,不少的城牆就空了。
沒過多久晉宋聯軍就從城牆上進城了。
這下城內的混戰更加的混亂了。
柴景平知道晉宋聯軍進城之後,就知道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於是柴景平帶著一些心腹要員失蹤了。
而皇宮的那些皇妃,都被幹掉了,柴景平不會允許這些皇妃被晉宋聯軍得到的。
幾之後,趙國京師逐漸恢複了平靜,很多趙軍知道晉宋聯軍進城了,都從憤怒中清醒了過來。
知道趙國京師已經守不住了,於是跑的跑,降的降。
蘇衛對沒有抓到柴景平也不感到意外,除非對方自己找死,否則一位皇帝怎麼都會有逃跑的辦法的。
畢竟趙國是有上千年曆史的國家,底蘊是不容覷的,肯定有秘密渠道可以逃離這裏。
接下來晉宋就要商議如何分割地盤了,其實也沒什麼要商議的,基本上就是以實際占領的地區為分界線。
隻是有些和本都分開的需要置換回來的。
這個起來容易,但其實花費的時間反而是最多的。
置換地盤就存在地盤大不一樣的情況。
同樣都是一個郡,大上會有差異的,還有富裕程度,人口多少,地形差異等等之類的問題。
而吃虧的一方會要求補償,至於補償多少,就看雙方的文官怎麼扯皮了。
這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甚至幾個月都無法解決問題,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解決,細節問題,往往才是最消耗時間的問題。
蘇衛的元帥職務自然也沒有了,重新回了海州。
太叔白還是當他的大將軍去了。
太叔淵則是留在了海州,海州的邊上也不是特別的安全,需要精銳部隊駐守。
蘇衛還帶走了管雪鬆、易剛、馬星波這些人,而沙光赫那些人則是被拋棄了。
對於蘇衛來,這裏的戰鬥結束了,那些人自然也就沒有了利用價值,蘇衛當然不會再管他們。
回到海州之後,蘇衛讓人弄到了沙子,讓其他人很是疑惑,不知道蘇衛這是要做什麼。
蘇衛要做的是玻璃,做這個不僅僅是為了賺錢,也是考慮到其他的一些因素。
比如玻璃可以用來製作望遠鏡作為軍用裝備,還可以用來做一些試驗室的器材,想要推動海州的發展,還是要發展工業的。
製作玻璃需要一千多度的高溫,這在現代不值一提,但是在這個時代,就要多想一點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