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入住新房(1 / 2)

第二就是種植水稻,今年陸采青見旱田改成水田,大豐收的場景,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秋風吹拂,麥穗低垂的喜人場景回新房蕩在鄉親們的腦海裏,但是這一項目就是要把土地改成水田模式,就要大規模的修建水渠,有效的把河裏的水源引到田裏。

第三就是和陸采青一樣蓋大棚,這個項目,一本萬利,尤其是到了冬季,市場上蔬菜緊缺的時候,可以賣到合適的價錢,就是一年四季,地裏都可以合理利用,不再是像原始的老農種菜,一年一茬的時候。

第四就是陸采青家裏的荷塘,旁邊的水域還有空閑,充分利用起來,經濟條件允許的可以養養魚,也是一種致富的道路。

給了大家建議之後,就和村長商量著幫助鄰村李村致富的想法,因為陸采青以及都記得李村的村民對自己伸出的元首。

由村長帶著來到李村村長的家裏,提出來幫助他們種植紅薯,因為他們村的實力比不上陳家村,所以先要一點一點的起步,紅薯雖然會承下降趨勢,但是在三四年的時間裏,還會是一個新興的行業,他們在種植紅薯的這幾年裏,一定會跟上陳家村的步伐。

李村的村長代表村民千恩萬謝的感謝陸采青無償的援助,因為陸采青承諾,無償的提供李村村民想要種植紅薯的薯種。

去年陳家村是示範點,薯種是官府免費發放,實驗成功,官府就不包薯種,所以陸采青為了報恩,免費發放薯種,提供專門技術,讓李村的百姓感動的對她連連稱讚。

宋子羽這一走就是三個月,除了寫信報平安之外,其他的關於他的情況,家裏人是一無所知。

有時候夏大娘替陸采青擔心,看著她忙碌的身影,總是替她心疼,本來兩人感情好好的,可是就是為了那要麵子的自尊,非要讓有情人分開。

陸采青懂得他的心裏,他這一去,不創出點名堂來,他是不會罷休的。她懂他,所以就放任他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經過三個月的裝修和收拾,桃園旁邊的高樓平地而起,外麵是青磚壘砌,門窗的框架被黑漆油飾,裝上了明亮的的琉璃片,把房裏照的光明錚亮。

打開樓房的大門,進門就是較大的客廳,能容納幾張桌子共同進餐。

然後左右就是走廊,設計的有十幾間房間分列在左右,陸采青已經把各家各戶安排好,一樓分給年紀較大的人。

左邊第一間分給楊怡保和黑子叔!

右邊第一間飛給了陳有旺夫妻,陸采青知道他們夫妻沒了女兒,身邊也沒有可親近的人,就把他們接來一起照顧。

然後一樓的其他房間就作為家裏的客房。

上了樓梯,二樓就安排了李慶元一家三口,劉嬸母子!劉鐵柱見陸采青家裏人手夠用,就開年在子羽出去之後,就到城裏去學了木匠,繼承外祖父家裏的事業。

還接來了陳氏和陶嬸一人一間,其他設為客房、書房以及鏽湖活或是大家聚在一起的小客廳。

三樓則是宋家四兄弟一人一間,其他的堆砌一些雜亂東西。

裏麵的布局讓大家非常滿意,雖說大家住在一起,可是卻可以自由活動,誰也不會打擾到其他人的生活。

相當於現代的居住在同一棟樓房,但是還是各過各的生活,但是還有濃厚的鄉情。

陸采青晚上的時候,還會把飯菜做好,誰家願意來吃,大家聚在一起,不拘小節。

大家都不是外人,所以還和以前一樣,都聚在一起吃飯。

大家陸陸續續搬進來的時候,剛好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漫山遍野的桃花開放,也是陸采青最忙的時候。

村長夫妻閑著沒事,也加入了勞動中來,陳氏和陶嬸自然更是樂意幫忙,劉嬸和夏大娘更是樂在其中。

李慶元夫妻住進來沒花一文錢,但是老覺得他們三口有點占了陸采青家的便宜,最後陸采青把管理荷塘還有放養雞鴨和養魚的一塊事情統統教給他們,說是讓他們充當房錢,他們這才安心。

陳氏和陶嬸根本就沒有經濟來源,陸采青更是不會讓他們付錢,相當於陸采青養他們的老。

陳氏把房子賣掉,賣了的房子錢教給采青,采青拗不過,拿來添入蔬菜大棚,然後每次賣出的蔬菜利潤,交給陳氏做生活花銷。

楊怡保帶著黑子叔每天還是去河邊釣魚,然後在放回河裏,圖的就是釣魚的一種樂趣。

子飛回到家裏,整天悶在書房,用心讀書,來備戰三年一次的秋闈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