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周瑜、呂蒙的推薦,孫權對甘寧十分器重,對待他如原來那些老臣一般。
甘寧心情愉快,立即向孫權獻計:“如今漢家運數日益衰微,曹操更為驕橫專斷,最終要成為篡漢的國賊。荊州這個地方,山勢屏障利便,江河流暢通行,這是我們東吳西麵的屏障啊!
“我是在劉表手下幹過的,據我觀察,劉表這個人,自己既沒有深謀遠慮,接班人有差,根本守不住那地方。將軍應該先下手為強,不可落在曹操之後。
“圖謀劉表的計劃,第一步先從黃祖下手。
“黃祖如今年老,昏聵無能,軍資糧食都很缺乏,身邊的人在愚弄欺瞞他,而他一味地貪圖錢財,在下屬官吏兵士們頭上克扣索取。這些人都心懷怨恨,而戰船及各種作戰器具,破損而不加修整,荒誤農耕,軍隊缺乏訓練有素的隊伍。
“主上現在前往進取,必定將他打敗。一旦擊敗黃祖的隊伍,即可擊鼓西進,前據楚關,軍勢即增大擴廣,這樣可逐漸謀取巴蜀之地了。”
孫權很讚賞這一意見,堅定了用兵的決心。
…… ……
當時張昭在座,對甘寧的意見不以為然。他:“江東自身危急,如果軍隊真的西征,恐怕必然導致國內大亂。”
甘寧不客氣地反駁:“國家將蕭何那樣的重任交給閣下,而您卻留守擔心出亂子,用什麼來追慕古人呢?”
孫權見二人爭執,就舉杯向甘寧勸酒,並:“興霸,今年即出征西進,如同這杯酒,我決定把它拜托給你了。你盡管勉力提出作戰方略,使我們一定能打敗黃祖,如此就是你立了大功,何必計較張長史(張昭)的話呢?”
…… ……
建安十二年(207年),孫權第二次西征黃祖,虜其人民而還。
《三國誌?吳主傳》上講,此次戰鬥沒有徹底展開,原因是孫權的母親病危,而不得不撤軍。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第三次西征黃祖,戰鬥打的很激烈,最後果然擒獲黃祖。勝利後,孫權分拔一支部隊給甘寧指揮,屯兵當口。
…… ……
孫權攻破黃祖,曾做好了兩個匣子,用來盛黃祖和蘇飛的首級。
蘇飛托人向甘寧求告。
甘寧,“就算蘇飛不,難道我甘寧會忘記他的恩情嗎?”
時孫權擺酒,為諸將慶功。
甘寧走下席位向孫權叩頭,血淚交流,對孫權訴蘇飛過去對自己的恩義,並且明,“甘寧我如果不遇蘇飛,早已死填溝壑,當然也就不能盡忠報效您了。如今蘇飛罪當斬殺,我冒昧地向您求情,免他一死。”
孫權感動,:“我可以放過他,可是他若逃跑,怎麼辦呢?”
甘寧擔保:“蘇飛免受斬殺,受您再生之恩,即使趕他走,他也不會離開,哪有逃跑之理!如果他跑了,就把我的首級代替他的裝入匣中!”
孫權同意甘寧的請求,赦免了蘇飛。
…… ……
曹操進兵荊州,甘寧跟隨周瑜在烏林大破曹操(參見赤壁之戰),立下了戰功。接著,甘寧又到南郡攻打曹仁,但未能攻克。
甘寧獻策,由他率兵從路取江陵上遊的夷陵(今湖北宜昌),以便東西夾擊曹仁,迫使其北撤。
周瑜命他統兵前往,甘寧日夜兼程,果然一舉占領,於是,據守城鄭
曹仁見勢不妙,立即派五六千人去圍攻夷陵,企圖一舉奪回這一戰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