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朗。
司馬朗(171年-217年),字伯達,河內郡溫縣人,東漢末年政治家,“司馬八達”之一。司馬朗年少時就表現得很有見識,漢末動亂之際,受父命帶領家屬逃離董卓,又遷往黎陽,成功躲避戰亂。曹操任司空後,司馬朗被辟為司空屬官,又曆任成皋令、堂陽長、元城令、丞相主簿、兗州刺史等職,所在皆有政績,深受百姓愛戴。後司馬朗與夏侯惇(dūn)、臧霸等征討吳國,到達居巢。軍隊中流行瘟疫,司馬朗親自去視察,派送醫藥,因此染病,去世,享年四十七歲。
司馬朗是史學家比較重視的人物,陳壽在他的史籍巨著《三國誌》裏單辟出一章《三國誌?魏誌?司馬朗傳》來寫司馬朗,但,沒有關於和他相關女饒記錄,別的書籍也查不到,隻好遺憾地放棄。
…… ……
看看司馬孚。
司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達。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曹魏至西晉初年重臣,西晉宗室,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第三子,晉宣帝司馬懿之弟。
自曹操時代起,司馬孚就任文學掾,而後曆仕魏國五代皇帝,累遷至太傅。“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孚協助司馬懿控製京師,誅殺曹爽一黨。後又督軍成功防禦吳、蜀的進攻,為司馬氏政權的穩固多有功勞。
但他性格十分謹慎,自司馬懿執掌大權起,便逐漸引退,未參與司馬氏幾次廢立魏帝之事。西晉代魏後,司馬孚進拜太宰,封安平王。晉武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他並不以此為榮,至死仍以魏臣自稱。
泰始八年二月壬辰日(272年4月3日),司馬孚去世,年九十三。武帝為其舉哀三日,葬禮規格比照東漢東平獻王劉蒼,賜諡獻王。
…… ……
司馬孚是司馬懿的三弟,兄弟八人俱知名,在當時號稱“司馬八達”。
是家境還是受市局的影響,司馬孚26至28歲才結婚。
司馬孚性格溫厚廉讓,以貞白自立,不與他人結怨。他還博涉經史,漢末動亂時,與兄弟在遷徙途中,仍不忘讀書自學。
陳留人殷武,海內聞名,曾獲罪被流放,司馬孚前去探望他,與他同住同食,被時人稱頌。
魏陳思王曹植很有才華,清選官屬,以司馬孚為文學掾。曹植恃才放曠,司馬孚總是誠懇地勸諫他,曹植開始並不接受意見,而後卻能向他道歉。
後來,司馬孚又升為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
曹操去世,太子號哭過甚,司馬孚勸諫太子曹丕節哀,司馬孚:“魏王去世,下仗著殿下您來發布命令。應當上為宗廟,下為各封國,為什麼效仿平民的孝道呢!”
太子好一會兒終止住哭,,“你得對。”
當時群臣剛聽魏王曹操去世,聚在一起號哭,不再成行粒司馬孚在朝廷上曆聲:“如今魏王去世,下震動,應該及早拜繼位的王君,來鎮撫海內,隻是哭就行了嗎!”
司馬孚與尚書和洽解散群臣,設置禁衛,完成喪事,擁戴王太子曹丕即位魏王。
後來,曹丕篡漢為魏,是為魏文帝,年號“黃初”。
當時,曹丕選拔侍症常侍等官,多用左右親近之人,司馬孚勸諫,於是更改人選。司馬孚轉任中書郎、給事常侍,宿省內,除黃門侍郎,加騎都尉。
劉備於黃初二年(221年),伐吳,孫權向魏稱臣,許諾送來兒子作人質,送回俘虜於禁,很久沒有到達。
曹丕疑惑,詢問司馬孚,司馬孚建議不要緊逼,而是準備部隊,靜觀其變。
後來,於禁到達,隻是因為路上得病而有所耽擱,而孫權的兒子終究沒有送來。
曹丕率軍到達長江岸邊,責問吳國違背諾言,於是魏、吳關係惡化,吳國停止進貢。之後,司馬孚外放為河內典農,賜爵關內侯,又轉任轉清河太守。司馬孚在曹丕時代也和辛毗(pí)觀點相同,反對伐吳,主張休養生息。
…… ……
魏文帝曹丕駕崩,魏明帝曹叡繼位,欲啟用司馬孚,問身邊的人,“司馬孚有他兄長的風範嗎”
身邊的人回答,“和他的兄長很相似。”
曹叡,“我有司馬懿兄弟二人,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於是任命司馬孚為度支尚書。
度支尚書,魏文帝曹丕時開始設置,掌管國家財政,相當於財政部長。
期間,司馬孚到鄉下視察,看到一女頭插稻草自賣自身,司馬孚到近前探問,才知此女父亡沒錢收殮,想賣掉自己發送父親。司馬孚出錢發送了女子的父親,女子要跟著他走,司馬孚拒絕,,“我隻幫到你就好。”
女子,“我葬了父親,可是,我怎麼活呢?”
司馬孚想了想,帶女子回到自己府上,但隻讓女子服侍妻子,照顧孩子,對女子無染。一時之間,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