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納的思路他們都懂了。
是的,科技進步了,很多東西已經不一樣了。
就好比近百年前,那時候的天空還是飛艇的主場,硬式飛艇才是那個時候的天空夢魘,飛機隻是一種不好用的短腿而已。
所以那時候的很多飛行命令都是針對飛艇的,什麼充氣、放氣、漏氣、注意火花等等。
到了飛機的時代,這些飛行命令就完全沒用了。
甚至還有槍械的發展,最開始的前膛槍還需要火繩,先裝火藥再裝子彈,末了還要捅一捅。
等之後科技發達了,哪還用得著那麼麻煩,使勁的扣扳機就行。
“噠噠噠噠噠——”
不僅士兵能用,飛機上都能裝,威力還更大。
至於裝彈什麼的,那都是地勤大爺的事。
這都是科技發展的作用。
庫納的意思好比是說:現在已經有計算機了,甚至超算都有,想算什麼,直接按幾個數字和加減乘除就行,結果立刻就能出來。
你非要用鉛筆在草稿紙上算,除了滿足一下自己情懷之外,隻能是浪費時間!
事實上造火箭也是一樣,現在造火箭跟最開始的時候造火箭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基礎工序已經減少很多了。
隻是因為火箭越造越大,原先隻要能飛到地球軌道上就行,現在都想讓它直接飛到火星,其他的工序自然又多了起來。
科技的發展肯定能減少工序,可像庫納這種大踏步的減少工序,裝修先把四麵牆砸了的,很多人都不敢現象。
尤其是那些專業的火箭專家。
哪怕在他們的計算中,一枚火箭100%的沒問題,可他們照樣得試飛個一兩枚,然後再做其他打算。
最初馬一龍的商業載人龍飛船用的是科幻的火箭反推降落,結果愣是讓改成降落傘了。
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安全!安全!還是安全!
因為早期的火箭發射事故真的太多了,那一項一項的規矩都是用生命試出來的。
所以馬上就有火箭專家進行了反駁:“庫納先生,請你注意一下,就算領航者公司減少測試項目之後依然取得了100%的成功,那也隻是貨運裝置的成功,火箭載貨跟載人的安全標準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尤其是新火箭首飛,雖然我們做了100%的檢查,可有時候偏偏會出現意外情況。”
“這個我還是知道的,”庫納一副穩操勝券的模樣,連火箭專家的問都不怕,因為他知道自己這局穩贏。
尤其是在5月20日必須發射火箭執行載人繞月任務的大前提下!
“SLS火箭已經準備完畢,坡音的代表說完全沒問題,而且還有逃逸塔呢,很早之前我就看過逃逸塔測試視頻,那火力非常猛!”
“一看就是非常好用的逃逸塔!”
庫納盯著那位專家,眼神咄咄逼人,“你別說逃逸塔不管用。”
這位火箭專家很快就敗下了陣來,因為這貨說的還真踏馬有道理。
SLS火箭是首飛沒錯,但是首飛之前經過了無數道檢查,就是衝著成功去的。
好,就算他們運氣黑到了鍋底,火箭飛到半空中爆炸了,逃逸塔照樣可以把宇航員帶到安全的地方。
所以火箭帶人和不帶人,都是一樣的,爆炸了都費錢,但宇航員都沒事。
甚至是,如果一次帶人成功入軌,升值飛到了月球軌道,那真省了一枚空載測試火箭的錢。
能省錢辦大事,懂王絕對喜歡。
這位科學家敗了,另一位就趕緊說道:“獵戶座飛船還有沒經過實際驗證,可能無發保證宇航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