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星空間站和大月亮空間站之間的擺渡船,那真是把極簡主義用到了巔峰。
不用進入坎星大氣層,也不用在大月亮上降落,所以它的外形和結構很簡單,簡單到讓人懷疑它是一節火箭燃料罐改的。
事實上怎麼可能那麼簡單……
好吧,其實差不多簡單。
這玩意的動力係統就是某款大火箭的第三級子火箭,然後用同款的燃料罐,開了窗戶,裝了防護層、操控和維生設備,就成了專飛坎月太空航線的擺渡船。
值得一說,擺渡船真的很專業,因為它的基礎部件就是動力係統,隻要把載人模塊換掉,變換成載貨模塊,它就能變成貨運擺渡船。
當然,都是在太空中,不涉及任何具有重力的星球降落問題。
畢竟隻有在太空裏才可以為所欲為。
等擺渡船停靠在大月亮空間站之後,唐超等人再次換乘,換了一架登陸艇。
坐上登陸艇之後,他親眼從舷窗裏看到他們之前乘坐的擺渡船釋放了載人模塊,對接了一個貨運模塊,然後重新加注完燃料,啟動發動機朝著坎星軌道飛去。
之所以在這裏加注燃料,就是因為便宜。
而那個貨運模塊是好幾個球形燃料罐,顯然是剛從大月亮上製取的氫氧燃料。
這肯定是給坎星空間站的“加油站”補充燃料去了。
登陸艇按照事先預定好的航道進行降落,非常平穩的降落到了大月亮基地的停泊平台上。
良好的基礎建設就是好,如果是“野地”降落,難免搞一個月塵飛舞。
這些月塵可是狠角色,太陽係月球上的月塵如此,參照月球生成的坎星月亮上的月塵自然也一樣。
研究人員發現,月塵和有大氣星球上的灰塵存在“天壤之別”。
有大氣星球上的灰塵經過日曬、雨淋、風化打磨,地球上還多了細菌改造這一項,這一係列的操作可以讓灰塵變得圓滑,而浮在月亮上的月塵卻有著鋒利邊角,每一粒月塵都好似一把銳利小刀,小刀上還長著鉤子。
科學研究發現,月塵由隕石撞擊月球表麵時產生,隕石或月球表麵的矽酸鹽物質被高溫瞬間融化,變成玻璃後被巨大的衝擊力粉碎並拋向空中。
由於月球引力隻有地球的1/6,所以一些月塵可以懸浮在空中很久,也可以埋藏於月壤之中。
更糟糕的是,它們還帶著靜電電荷!
因為在月晝期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讓上層月塵帶上正電荷,而在月球兩極和陰暗麵區域的月塵吸收電子,從而產生負電荷。
尖銳菱角再加上電荷,這意味月塵具備很強的粘性和殺傷力,它幾乎會粘在所有的物體表麵。
它們可以幹擾科學儀器的正常運行,特別是散熱器。
月球行走也會讓宇航服沾滿大量月塵,宇航員穿脫宇航服的過程會把它們吸入肺部。
月塵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甚至可以說是“有毒”。
曾經到訪過月球的美瑞肯宇航員就深受其害,在任務執行期間,12名宇航員都吸入了一定量的月塵。
宇航員們曾經說道:“月塵的味道聞起來像火藥一樣。”
雖然月塵不會爆炸,但是它對人造成的傷害可一點都不小。
那些比人的頭發絲細50倍的顆粒能在人的肺裏停留好幾個月,停留的時間越長,“毒性”作用越強。
不說其他的,月塵最基本的鋒利特性把肺部劃傷都夠人類喝一壺的。
所以看到這種完善的月球基地,唐超酸了。
真的。
他也想在太陽係的月球上蓋一座。
可惜,時間是那麼的不可逾越。
光是江口市的公司總部都蓋了一年才完成一期工程,而月球,人類至今才在上邊扔了一座兩層小樓,還是極小戶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