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之前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國際猜想和嘲諷,那麼今天的一場采訪下來,所有的嘲諷都消失了。
消息不全麵的時候,很快,“領航者公司自爆”、“嘩眾取寵”、“技術不行靠緋聞”等消息就開始傳播了。
有人也想過SSTO的問題,可是很快就被“大勢”蓋過去了。
最接近成功的SSTO航天器就是那個“X-33”技術驗證機,可那也是20年前的事了。
而近四五年確實有個造SSTO火箭的,一個什麼Haas 2CA SSTO 火箭,因為使用的是“V”字線性氣尖引擎,所以整體的火箭造型跟剃須刀一樣。
它是一型小火箭,運載能力隻有100千克,瞄準的是微型衛星發射市場,一直說要試飛,可從來都沒有試飛過。
後來聽說要玩跨界,出了“飛行滑板”,還不是用渦扇發動機,而是用很多旋翼楞吹的那種。
這讓很多人懷疑他們隻是一個搞噱頭的公司,很快就消失在了國際新聞中。
而領航者公司這個,不僅看了真機,采訪結束之後人家還在網絡上放了詳細的宣傳視頻。
最重要的是,人家明天就首飛了。
太驚人了!
就一天的時間,不管其他航天公司在幹嘛,有什麼偉大的未來計劃,但是相對於領航者公司的“飛鏢X”來說,都是渣渣。
對了,再加上領航者正在研發製造中的“星空客棧”,兩者一結合,完美!
國際上兩款亞軌道飛行器就要進行商業運行了,隻需要幾十萬美元,很便宜,但它們隻能到亞軌道。
入軌的載人飛船有三款,可是一個座位的價格就要上千萬美元,太貴了。
看看人家領航者,飛到太空軌道隻需要100萬美元,還有可以住宿的空間站配套,其他公司拿什麼比?
倒是聽說國際空間站要接客了,但是科研版本的空間站怎麼和專精旅遊的空間站比?
更何況國際空間站已經那麼陳舊了,難道遊客進入太空就是去看那些亂糟糟的布線和科學儀器的?
在領航者公司的宣傳視頻中,“飛鏢X”從領航者公司的跑道上起飛,飛到太空軌道上機身會緩緩翻轉,遊客們可以通過頂部的大舷窗欣賞美麗的地球、月球、星空,以及天宮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
之後,飛行器會對接自己公司的“星空客棧”,遊客們可以在裝修科幻的空間站裏邊體驗太空的樂趣。
什麼?真的想體驗一下太空科學實驗?
那也簡單,很多趣味性的太空科學實驗等著你,就連吃飯都可以當作是一種太空科學實驗。
你還可以使用空間站的3D打印機上打印一個實驗物品,然後返回地球的時候帶走,算是自己“親手”在太空製造的紀念品。
隻不過因為安全問題,目前不提供太空行走項目。
看到宣傳片,很多人都無比地向往,恨不得自己坐在首飛的飛行器裏,明天就上天!
可惜,這些人是沒什麼希望了。
采訪結束之後,領航者公司火力全開,一會發布一個新消息,一會發布一個新消息,都沒斷過。
加上那些媒體回去寫的新聞和文章,那叫一個熱鬧。
不過最讓外人嫉妒,也讓記者們眉開眼笑的,就是領航者公司的首飛福利了。
一般情況,航天器的首飛都會搭載一些東西,不會空蕩蕩地飛上去。
官方的首飛測試,一般會搭載一些試驗品,比如種子、儀器、他國友誼物品等等。
而私人航天公司的首飛測試,就開始整一些花裏胡哨的東西了。
比如向社會征集,什麼都可以,可以是大學實驗室或私人研究所的實驗載荷,可以是航天愛好者和公司粉絲的紀念品等等。
領航者公司當然也會搞,隻不過之前都是保密的,並且明天就首飛,沒那麼多時間向外邊征集,所以這次就對內部進行了。
當然,提前已經說好了,雖然他們有足夠的把握試飛能成功,可任何事都是存在萬一的,萬一要是失敗了,這些搭載物品就有去無回了。
自己想放什麼東西,要想好了。
公司的員工們,尤其是那些參與保密計劃的員工們,他們可以拿一件自己喜歡或者想送到太空的東西,放進飛行器裏。
當然,個頭不能太大,重量也不能太大。
搞了一個內部選拔,很快就把東西確定了。
之後,就是記者們的福利,他們也可以送一些東西進太空,限製同上。
隻不過記者們大多都是來出差的,帶來的東西也不多,所以多是一些隨身攜帶的物品。
他們有放小毛絨玩具的,有放鑰匙扣的,甚至有的把自己的記者證都放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