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問題,那是相當關鍵的。
畢竟大多數人都是缺錢的。
就像中低端手機和高端手機對比,肯定是低端手機市場大,銷售量多。
畢竟購買大幾千、上萬元一台手機的,終歸是少數人。
不過這問題不大,就跟手機分青春版、旗艦版、ps版,或著大部分商品一樣,虛擬現實頭盔也是分檔次的。
按照唐超給出的技術和分類指標,每一頂虛擬現實頭盔都可以保證使用者神經的潛入成功,隻不過潛入成功歸潛入成功,它的數據交換和觸感反饋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
0的觸感,隻是說你已經完成了神經潛入,你可以進入虛擬世界,也可以進入主網絡學習各種知識。
但是遇到交互的情況,就比較麻煩了。
像主機遊戲和一般的vr遊戲,他們都是用手柄震動來反應交互狀態的,而0的虛擬現實,它是用“硬”來反應交互狀態的。
你用手觸摸東西,你是可以感覺到你在觸摸東西的。
比如你用手觸摸一堵牆上,你能感覺到那種堅硬的觸感。
可是當你觸摸一團棉花時,得到的觸感反饋是跟牆壁一樣堅硬的,就像拿了一顆台球。
你在0的狀態下,你觸摸到的任何東西都是相同的堅硬觸感。
同時你也不會有嗅覺、味覺和痛覺等等一切感覺。
你可以聽,可以觸摸,但僅限於手部,身體的其他部位連觸感都沒有,因為這時候的手相當於“手柄”,它是具有功能性的。
在虛擬世界裏,或者特定的遊戲裏,你也可以下蹲、匍匐、仰躺、蹦跳甚至飛翔,約等於一個配置了萬向跑步機、托舉機械臂和震動手套的豪華vr設備。
這樣的虛擬現實頭盔為基礎版,售價是4999元。
這種價格基本相當於市麵上vr眼鏡的價格,但是絕對不會讓你在使用中撞到腿,因為它包含了萬向跑步機、托舉機械臂和震動手套等全套設備的價格。
那些東西加在一塊好幾萬都有了,最重要的是有些設備還沒研究出來或還沒推向市場,就算市場上有了,它們的使用體驗也絕對沒有虛擬現實頭盔好。
因為使用vr設備,你的體力就是那些,玩一會就累成狗,而使用虛擬現實設備,你的體力是可以設定的數值,你甚至可以像桐人姥爺一樣拉刀光!
所以相對於它蘊含的技術和使用體驗,這價格簡直便宜到爆炸。
而真正有神經接入式虛擬現實體驗的,要從1開始。
不過1約等於沒有,所以唐超就用10做了分割。
第二檔是10的安全潛入狀態,稱作體驗版,因為使用它基本上就可以體驗神經接入式虛擬現實技術的神奇之處了。
在這種狀態下,身體全方位可觸碰,你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身體。
有嗅覺,可以聞到各種各樣的味道。
有味覺,入口的東西都能吃出味道。
隻不過10的安全潛入狀態還是比較淺的,全身有觸感,碰到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觸感反饋,不再是全員堅硬,但是距離它們的真實狀態還比較遠。
比如使用者觸摸自己的皮膚,能感覺出一定的柔軟度,但觸感可能像軟橡皮多過像真實皮膚。
可以聞到花香,但沒有真實花香的辨識度高,基本上花香都是一個味,它給你的反饋是“這個味道是花香”,但具體是什麼花香,你就分辨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