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發明了火箭,人們對火箭的運力就沒有滿足過,一直想要更大的運力,也就讓火箭越來越大。
從一開始卡車就能拉走的火箭到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製霸火箭領域的土星五號,人類走上了巨型奇觀崇拜的路子。
事實上土星五號並不是美瑞肯設計過的最大火箭,在那個瘋狂進行太空競賽年代的火箭設計圖紙上,還有比土星五號更加狂暴的火箭。
這個龐然大物有150米高,直徑23米,巨大的土星五號和它比都相形見絀,它們放在一塊對比,簡直像是一名壯漢和一名營養不良的孩子。
它的名字就叫“海龍”。
海龍火箭的運力達到了驚人的566千米圓形軌道單次550噸,這運力大約為土星五號超重型火箭的4倍。
有巨大的運載能力就有巨大的起飛重量,所以起飛重量約為18000噸的海龍火箭就成了到今天為止,有完整設計論證的所有火箭中質量和運力最大的超級火箭。
加注燃料後18000噸重的超級重量甚至不能讓在它陸地上直立,所以它必須由船廠像建造潛艇一樣水平建造。
它內部巨大的推進劑儲罐可以為火箭提供浮力,可以讓它浮在水麵上由拖船拖拽至發射地點,也就是風平浪靜的某海域。
它的一級引擎噴管上裝了一個超大的壓載水艙,這種壓載水艙注水後可以讓它在海水裏立起來。
海龍火箭一級直接在海裏點火,在震死一堆海洋生物之後,火箭一級就會把二級送出水麵,然後二級火箭外壁上的四個小引擎點火穩定火箭垂直上升,直到整個箭體脫離水麵。
別看它這麼巨大,看起來很笨重,其實和用完就扔的土星五號相比,它還安裝了充氣氣囊減速的可回收係統。
推薦下,我最近在用的app,【\咪\咪\閱\讀\A\P\P\\.\m\i\m\i\r\e\a\d\.\】安卓蘋果手機都支持!
一級火箭采用了球形燃料儲罐,能嵌入二級引擎噴口裏節省空間,脫離二級箭體後會張開充氣氣囊減速。
它的二級火箭引擎其實沒有專用的噴口,等一級火箭脫離之後,包裹一級火箭的“箭體”就是噴口。
箭體往外擴,擴成喇叭口,就是引擎噴口了。
等二級火箭噴射完了,它會采用載人返回艙常用的鈍頭設計抵擋再入大氣層時的熱量,等再入大氣層之後張開充氣氣囊減速。
第一級火箭和第二級火箭的回收都是濺落在海水裏,然後用船拖回火箭工廠進行維修,最後重新使用。
當時它的設計團隊認為大幅度增大火箭載荷隻是錦上添花,複用火箭箭體才是降低發射成本的最重要因素。
以現在的眼光看來,這個想法很正確。
對了,海龍還有一個降低成本的方式,那就是它不用建設專門的發射塔,因為建了它也站不上去,它直接在海裏發射就省了這一部分資金。
但是……
別看海龍火箭這麼牛批,以為它多先進似的,實際上它才是真正的傻大黑粗,確定可以用當時的技術造出來。
加注燃料之後,它的重量會達到18000噸,但它的一級火箭卻不是用多個引擎堆起來的推力,它隻用了一台引擎。
所以海龍火箭的特點就是引擎噴口比燃料罐還大,非常巨大!
這台引擎省去了幾乎所有對“效率”這個詞的考慮,單純通過“量堆疊”提升推力的方式讓海龍火箭第一級的單引擎有接近36000噸的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