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在太空對衛星進行改裝設計,那可是比發射火箭還要高的技術,但是當技術達到某個水平了,那是真便宜。
而且少發射一次火箭,還少產生一些太空垃圾呢。
哪怕可回收火箭也是一樣,它們一樣會產生太空垃圾,隻是跟一次性火箭相比產生的多與少的差別。
別說火箭會產生垃圾了,連衛星本身都可以成為垃圾,畢竟人類發射衛星也有幾十年了,已經報廢,但是依然留在太空軌道上的衛星依然不再少數。
其實那些報廢衛星也不是完全不能用的,有的隻是因為燃料用光了,然後就慢慢的降低了軌道,等待著完全進入大氣層被燒毀的一天。
像很多這樣的衛星,撈回來檢修一下,然後加注一些燃料,是完全可以接著用的。
多一顆修複的衛星,就少一顆……不,一大堆太空垃圾。
而且說真的,衛星真的很貴,能少造一顆就能省一大筆錢。
一般比較貴的的是通訊衛星,是因為它們需要的平台都比較大,偏偏人類進入信息社會,它們的需求量又大,所以就“貴上加貴等於非常貴”。
嘿,你先別急著嫌通訊衛星貴,還有比這更狠的呢。
最貴的一類衛星是光學戰略偵查衛星。
這種衛星,最便宜的50億美元一顆!
最貴的超過100億美元一顆!
大家耳熟能詳的哈勃望遠鏡其實就是一顆光學偵查衛星,但是它比較特殊,說簡單一點是把對地觀測偵查衛星的觀察角度對向了太空,說多一點,那就好幾天也說不完。
你隻需要知道它很貴就可以了。
在美瑞肯的航天飛機還能工作的年代,不惜工本的把哈勃修了又修,就是因為即使消耗巨大的航天飛機為修哈勃專門飛個四五次,其消耗的資源也比讓哈勃報廢重新發射一顆來的更省錢。
而最現代化的巨型光學偵查衛星,一顆的價值已經和一艘核動力電磁彈射航母的造價不相上下了!
為何大容量通訊衛星和戰略光學偵查衛星這麼昂貴?
那是因為通訊衛星貴在大容量載波管上,一顆就要用50個,要知道一艘大幾千噸的戰艦上的“有源宙斯盾係統”也不過安裝同類載波管大約8個。
而光學偵查衛星就貴在超大口徑的鏡片上,畢竟數米直徑的鏡片,每個的研磨工期都長達一兩年,亞納米級別、納米級別的鏡麵精度幾乎代表了人類精密加工的極限水平。
想想這裏邊要用多少錢。
現在天上各種還在飛的中大型衛星不下於4000個,實際上還有效的隻有1000來個,小衛星就更多了,那些玩意掉的更快。
在報廢的近3000個大家夥中,修修還能用的不下於一半,而最有價值的就是修複大口徑偵查衛星和大容量通訊衛星。
若說大容量通訊衛星軌道太高,一時半會夠不到,那麼對軌道高度隻有900公裏以下的報廢偵查衛星,則修複價值極大。
甚至僅僅能拆卸下鏡片再利用,每個的價值都在幾十億美元。
所以別看領航者沒有發射商業艙室,而是發射的工業艙室,就以為人家不賺錢了,其實要是運轉的好,那賺錢可比商業艙室賺錢狠多了。
最重要的是小一點的商業艙室都包出去了,生產製造合同在其他小一些的私人航天公司手裏。
他們拿到了領航者和天夏航天官方下沉的一些技術,已經可以做這種訂單了。
當初說要用天庭空間站計劃來養人、養技術、養公司,說的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