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重回蘇府(1 / 2)

關於大周撤軍的更多確切消息陸續傳來後,吳蘇城的物價逐漸恢複了平靜。

百姓們也不再怨聲載道,茶餘飯後,百姓談論更多的是引起物價‘突飛猛進’的楚國內亂。

正如蘇言猜測的一樣,楚國鎮南王在起兵造反之前,已經做好了各種的萬全應對之策。

鎮南王率領二十萬大軍圍攻楚國都城,荊都,圍而不攻。

迫使朝廷百官一分為二,主戰的隻占少數,主降一派趁夜打開城門,迎鎮南王大軍入城,十萬都城守衛不戰而降。

在二十大軍麵前,皇宮的二萬禁衛軍象征性抵抗了一下。

鎮南王輕而易舉占領了皇宮,控製住年輕的楚國皇帝。

沒有取而代之,隻是讓皇帝下旨封他鎮南王為攝政王,總攬國政。

就在鎮南王圍攻楚國都城時,大周大軍壓境。

鎮南王對此早有安排。

鎮西王領兵十萬增援守衛周楚邊境的鎮北王,與大周二十萬大軍在邊境對峙。

就在大周從各地緊急集結四十萬兵力,準備趁楚國內亂一口吃掉楚國時。

鎮南王很快平息內亂,揮師北上支援鎮西王與鎮北王。

時間倉促,戰機稍縱即逝,楚國內亂事出突然,大周準備不足。

加上大周北邊的草原部落聞風而動,集結了大量鐵騎逼近周國邊境,準備在周楚大戰,大周顧此失彼,邊境防衛薄弱之時掠奪大周邊城。

後院起火,腹背受敵,因此大周不得不退兵,避免與大楚開戰,調兵鞏固後方邊境防衛。

鎮南王雖然很快平息了內亂,楚國內部卻是人心未穩,也無力與大周開戰。

大周退兵後,鎮南王回師荊都穩固內亂。

周楚兩國之間一觸即發的大戰不了了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虛驚一場,沒有了戰爭的陰影,吳蘇城百姓很快就從恐慌中恢複平靜的生活。

還有人還輕鬆地調侃起楚國內亂來。

“鎮南王一聲令下,海鹽國的豬也‘飛’了起來,成了‘價’豬!”

“被鎮南王坑得最慘的,還是那些鹽商,這仗沒打起來,鹽商們‘哀鴻遍野’。”

“鹽商損失的是銀子,楚國皇宮裏的人丟的就是性命了。”

“據鎮南王攻占皇宮那,大刀一揮,血流成河,禍亂楚國的掌權宦官與大臣殺得一個不剩。”

“可不是,就連那楚國太後也投井自盡了,十有八九是被逼的。”

“明眼人都知道,現在楚國那個才十六歲的皇帝,就是鎮南王手裏的一個‘傀儡’,挾子以令諸侯,鎮南王才是那個無冕之王。”

“王叔與侄子搶龍椅,搶來搶去,楚國還不照樣是他們楚家饒下?”

就在吳蘇城人對這次楚國內亂議論紛紛之時。

此次楚國內亂的獲益者之一蘇言很是低調地,悄然搬回了荒廢幾年的蘇家大宅居住。

蘇府太大,蘇言把鹽坊也搬了進來,方便管理。

範鐵與老管家去各個城邑購買鹽鋪未歸,蘇言隻能親自上陣,在蘇府開起了‘職業培訓班’。

一下子接手太多的鹽鋪,掌櫃與夥計人手不夠,蘇言隻能稍微培訓一下就派了出去。

蘇言低調搬回蘇府,沒有太多人注意到,卻是被一個人知道了,還帶了許多的家丁前來幫忙,這個人就是林婉清。

“這幾日多虧了婉清妹妹,把我們蘇府整理修繕一新。”蘇言跟林婉清道謝。

“是奶奶讓我過來幫忙的,要謝你去謝奶奶。”林婉清不承謝。

“應該的,應該的,等忙過了這幾,我就去給奶奶請安,以後就是街坊鄰居了,一家人不兩家話,婉清妹妹可以經常過來走動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