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航空母艦(1 / 2)

吳蘇城外,吳湖鎮。

吳湖鎮原本隻是吳湖邊上的一個漁村。

因其地勢延伸進吳湖,地理位置上形成了然的港灣。

一開始隻是作為漁民停靠漁船的避風港灣,後來漸漸發展成為原海鹽國的造船中心。

成行成市,這造船作坊也一樣。

當第一個造船作坊在吳湖鎮建成後,便陸陸續續建起了更多的造船作坊。

使得一個原本不起眼的漁村,發展成為一個原海鹽國著名的,以造船業為主的繁華鎮。

蘇言帶著範鐵他們在吳湖鎮轉悠了大半後,興致衝衝滿懷期待而來的蘇言,心中對於吳湖鎮失望至極。

經過大半的參觀與了解,這吳湖鎮上造船作坊確實不少,但是大多都是些以家庭為單位的作坊。

這樣的作坊,造個捕蝦捉蟹的漁船沒問題。

但是想要造伊賀先生那艘遊輪般大的船,這些的造船作坊,顯然是力不從心的。

更不用造出蘇言心中理想的貨船與護衛艦。

對於原海鹽國落後的造船工業,蘇言早有心理準備,隻是沒想到,自己已經做了最壞的設想,然而現實情況比他想像中的更為糟糕。

沒來之前,蘇言聽吳湖鎮造船了不得,然而實地考察過後,原本的滿懷鬥誌變得有些心灰意冷。

倒也不是別人以訛傳訛,這吳湖鎮造船業確是了不得。

隻不過這個‘了不得’,是局限在現有生產力與認知上的了不得。

有點像坐井觀的意味,在許多人看來,十米長的大船已經很了不起,頂了,吳湖鎮能造出十米的大船,就是了不得。

蘇言是從井上麵看吳湖鎮這隻‘青蛙’,看問題的角度與眾不同,當然會失望至極。

原本在他的計劃中,吳湖鎮的造船作坊再不濟,稍加改造便能利用。

利用吳湖鎮現有的造船作坊與造船工。

再經過伊賀先生派來的造船工匠們,指導培訓一下吳湖鎮的造船工。

加上自己紙上談兵的知識,便能很快造出他理想中所需要的船來。

熱情似火地擼起袖子想大幹一番,始料不及地被潑了盆冷水。

這大冬的,透心涼!

如此看來,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

首先,吳湖鎮的作坊船塢都派不上用場,必須重新建造一個超大船塢。

其次,以家庭成員為主要造船工的船坊,主要接的是造些漁船的之類活,沒有參與過大規模的協同造船的經驗,光是培訓這些船工就挺費勁。

其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蘇言並不會造船,他隻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船,卻不知道具體的建造技術,也就是他光會紙上談兵。

也難怪蘇言轉了吳湖鎮半後,變得沉默寡言悶悶不樂起來。

他終於體會到,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苗條的。

“老鐵,前麵有個茶樓,我們到那裏歇歇腳。”

走了半,蘇言身體倒是不累,主要是心累,心灰意冷。

這一趟出來,讓蘇言稍感安慰的是,伊賀先生送的胡蘿卜還是有些效果的。

以前他這幅虧空的身體走上半就會氣喘籲籲。

最近用伊賀先生送的人參泡參茶、煮參湯。

蘇言漸漸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心之所念,蘇言突兀地對著坐在身旁影兒壞壞地一笑。

莫名其妙,看到剛才還悶悶不樂,像是誰都欠他錢那般模樣的公子,突然地對自己這般賊笑,影兒有些搞不清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