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了,對那攝政王有何好處?”
趙雅想來思去,心中始終想不通,她覺得蘇言所言前後矛盾。
既然他認為攝政王嫌疑最大,顯然攝政王理應是受益者才對。
“你們聽我慢慢道來。”蘇言準備長篇大論之前,先是端起了茶盞,喝口茶潤潤喉嚨再說。
今晚發生了這樣的事,蘇言同樣無心睡眠,不如就與她們促膝長談,以解心中壓抑。
見蘇言慢吞吞的樣子,影兒與趙雅沒有催促,安靜地等著他發表看法,以解心中困惑。
“我們先說說昨晚與今晚之事的影響,如此才能從本質上看清楚,誰是受益者,誰是受害者。”
影兒與趙雅輕輕頷首,表示認同的同時,那意思是說,長夜漫漫,不著急,公子慢慢說來。
“首先說昨晚王府刺客的事,死者大多是保皇黨官員,受影響最大的,是那些保守的士族門閥。”
“這些士族門閥掌握著楚國朝廷,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員,昨晚的事,必然導致楚國朝廷內部,人心惶惶不安,此為楚國內憂,更是攝政王之憂。”
“表麵上看,昨晚保皇黨損失慘重,反對者的中堅力量受重創,得益的自然是攝政王,其實不然。”
蘇言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說到此處,有意頓了頓,又捧起了茶杯,賣起關子來。
說單口相聲那多沒意思。
沒應和,沒掌聲,太乏味。
還好,蘇言的賣關子,讓影兒與趙雅的好奇心更濃,忍不住異口同聲問道:“為何不然?”
要的就是如此效果。
得到了想要的反應與回應,蘇言接著說道:
“你們想一想,昨晚死掉了那麼多保皇黨的官員,官職空缺了出來,自然是要有人頂替他們的位置,是也不是?”
為了讓影兒與趙雅參與進來。
蘇言采取了提問式的敘說,好讓她們也動動腦子,如此才有參與感。
“這是自然,你的意思是,關鍵在於,哪些人來頂替他們的職位?”
趙雅身為突厥公主,成長環境熏陶之下,對於朝廷之事多少有些了解。
“雅兒真是聰明,一點就通。”蘇言見縫插針般誇了趙雅兩句,接著說道:
“沒錯,此事的關鍵還在於,頂替他們官職空缺之人,還是那些士族門閥的人。”
“難道攝政王就不能任命他的人,填補那些空缺?”影兒問出了心中的疑惑,“如此好的安插自己人機會,那攝政王豈會放過?”
“影兒說得沒錯,然而你隻知理所當然的其一。”蘇言肯定影兒的同時,又否定了她的觀點。
“其二是什麼?”影兒對於其二很是好奇。
“其二便是,攝政王確實可以安排他的人填補空缺,他有這個意願,同樣也有這個能力,隻不過……”
說到此處,蘇言竟然又卡頓了,趙雅不禁催促道:
“能不能少賣點關子,一口氣把話說完?”
被趙雅點破他的故弄玄虛,蘇言撓撓頭,頗為不好意思地說道:
“隻不過在任命官員這個問題上,攝政王心有餘而力不足。”
聞言,趙雅不由地丟了個白眼給蘇言。
為何就力不足了?
剛說好不賣關子。
竟又賣起關子來。
還有完沒完?
“哈哈,習慣了,習慣了。”蘇言訕訕說道:
“攝政王初掌大權不久,根基未穩,別看他似乎是一手遮天,掌控生殺予奪。”
蘇言不再賣關子,隻是頓了一頓就接著說道:
“其實攝政王在好多地方束手束腳,受保守的士族門閥,也就是保皇黨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