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一段無傷大雅的小插曲。
使得蘇言他們三人,因為今晚牡丹她們香消玉殞,而沉重不已的心情,得已稍微緩和了一些。
在收到影兒同樣是會心的一個白眼之後,蘇言言歸正傳,繼續剛才的正題說道:
“然而,判定誰為陰謀操縱者,除了看誰是最大得益者,還有一種情況是,往往所有人,認為最不可能的那個人,很有可能就是陰謀的幕後操控者。”
似乎挺有道理的?
影兒與趙雅相視一眼,眼神間交流了一下。
彼此從對方眼神中,領會了同一個意思:‘好像如此也說得通’。
如果陰謀者的計劃得逞,內憂外患之下,最頭疼之人,理應是那攝政王。
因此,沒人會懷疑一連串的事件背後,竟然是攝政王這個‘受害者’在幕後操縱。
“夫君的意思是,攝政王這是苦肉計?”影兒似有所悟問道。
蘇言輕抿一口茶,頷首表示,正是如此。
“我不明白,攝政王為何如此做?”趙雅疑惑問道。
她心裏十分想不通,攝政王這苦肉計,所為的目的是什麼?
任何的陰謀,都有目的,沒有好處,何必煞費苦心,更何況還是‘害人害己’的苦肉計?
聽聞趙雅如此問,蘇言不好跟她說,攝政王的目的很明確,欲除她而後快,以免她憂心忡忡之下,寢食難安。
“攝政王肯定有他的目的,不到最後,很難看得出來,因此,我們隻需耐心稍微等待,暴風雨過後,自然能見彩虹。”蘇言沒有直接回答趙雅的問題。
“有沒有可能,這幕後之人另有其人?”盡管蘇言說得都挺有道理,影兒似乎還是有所疑慮。
“很有可能,這一切,都隻是我的猜測而已,除了攝政王,還有另一個王爺的嫌疑也挺大。”
蘇言懷疑攝政王的同時,不排除另一個王爺的可能性。
畢竟,死神隻說‘小心王爺’,沒指明是哪個王爺。
“鎮北王?”影兒很快想到了另一個手握重兵的王爺。
“是的,鎮北王,如果他有謀反之心,給攝政王製造內憂外患,如此他就有造反篡位的機會。”
這個可能蘇言不是沒有想過,隻是,似乎又覺得可能性不大,畢竟鎮北王與攝政王是同胞親兄弟。
當初攝政王起兵造反,就是鎮北王鼎力支持,第一時間出兵,與大周軍隊對峙,為攝政王攻打荊都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同樣,作為回報,攝政王投桃報李,把原海鹽國一半的國土,賞賜給了鎮北王作為封地。
可見,兩兄弟之間,還是挺和睦相處的。
當然了,自古以來,為爭奪王位,手足相殘之事,比比皆是。
“我覺得鎮北王的嫌疑更大。”趙雅一口咬定說道。
雖然趙雅聽從蘇言的建議,不再去找鎮北王的麻煩,然而,她心中對於鎮北王的怨恨,並沒有減少一分。
“雅兒說得沒錯,就事論事來說,從最大得益者的角度看,連續兩次刺殺導致的影響,似乎對鎮北王都是有利的。”影兒點點頭讚同趙雅的觀點。
就像她所說,就事論事而言,並不是站在與趙雅同仇敵愾的角度,這才認同趙雅所說。
“前提是,鎮北王有謀反之心,這點我們沒辦法肯定。”蘇言想了想,繼續說道:“對於鎮北王,有一點我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