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隻有天知道(1 / 2)

張伶然不得已找了個替罪羊,為此次的江邊郡失利買單。

作為此次討伐楚國的大周軍主帥,張伶然自然是知道,此次與鎮北王裏應外合,就是這個周先賢從中牽線搭橋。

張伶然也知道,周先賢是天機盟的軍師。

然而,此次江邊郡失利,端得是疑點重重。

楚軍似乎是處處占了先機,以至於大周軍頻頻處於被動。

這讓張伶然不得不懷疑,有人出賣了大周。

而知道這次詳細計劃的周先賢,自然就成了張伶然重點懷疑之人。

說好的與鎮北王裏應外合呢?

原計劃本應該快速穿過鎮北王的封地,直插楚國腹地。

為何鎮北王封地的幾位將軍,出爾反爾,在江邊郡設計坑了大周的先鋒軍,然後不計代價在江邊郡嚴防死守。

這說明了什麼?

證明這很可能就是一個局中局……

而布置這個局的,即便不是周先賢,他也脫不了幹係。

這樣的假設,合情合理。

張伶然不笨,果斷地處斬周先賢。

一是為了告訴大周朝廷上下,之所以在江邊郡失利,完全就是落入了敵人設計好的局中局。

當初就是朝廷裏掌權的那些人,輕易相信了鎮北王,才導致了今日的局麵,而非他張伶然的戰之罪。

如今罪魁禍首周先賢已經軍法處置,背了黑鍋當了替罪羊。

將來,朝廷裏那些人,也不好再追究這次失利的事。

張伶然他之所以如此做,還有另外一個目的。

那就是告訴大周將士們,並非他們打不過楚軍。

也不是主帥統帥不力。

而是大周軍內部裏出了奸細。

使得大周軍,處處落入敵人精心準備的陷阱裏,這才導致了頻頻失利,而非是楚軍有多強大。

如此一來,不但保住了他這個主帥在軍中的威望,更能穩定將士們的軍心,可謂是一舉多得。

周先賢死得不冤,也算是為了大周的伐楚大業,鞠躬盡瘁,貢獻了最後的光和熱。

此時江邊郡就是一座空城,張伶然沒什麼興趣進城逛一逛,下令大軍稍微整頓,就開拔奔赴吳蘇城。

倒不是張伶然非揪著蘇言不放。

而是要想沒有後顧之憂,插入楚國腹地攻打楚國,吳蘇城是必須拿下的咽喉要塞。

昨晚張伶然收到他國師老爹的秘信,確定鎮北王真的跟攝政王幹了起來。

因此,無論如何,也不能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秘信中,國師老爹一再叮囑張伶然,務必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挺進楚國腹地。

爭取趁此良機滅了楚國這個心腹大患。

為此集結的二十萬大軍,正在趕來彙合的路上……

國師老爹再給了自己二十萬的兵力,張伶然自然是躊躇滿誌,勢必踏平楚國,一統天下……

自己作為主帥,如此豐功偉績,必定是流傳千古,說不得,將來一統天下後……

一想到此,張伶然不覺心間就火熱起來,江邊郡失利的陰影,與蘇言帶給他的窩火,頓時就煙消雲散,恢複了自信滿滿的樣子。

蘇言那小子,不過是一塊小小絆腳石而已。

四十萬大軍,一人撒泡尿,都能淹死那小子……

一想到那樣的畫麵,張伶然禁不住嘴角上揚,這幾日的鬱悶一掃而光。

興許是學乖了,或者是恢複了自信心的關係。

離開江邊郡之前,張伶然沒忘了一再叮囑下屬。

把吳江城的糧草轉移到江邊郡後,一定要嚴加看管,萬萬不能有一丁點的閃失。

為此,張伶然留下了三萬的兵馬駐守江邊郡,並且給守將下了軍令狀。

江邊郡有個萬一,誅你九族。

江邊郡作為攻打楚國的糧草中轉,事關重大,張伶然可不敢再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