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1 / 2)

在古代,大多城池除了會依山傍水修建,形成天然的易守難攻之勢。

在四周城牆外,還會人為地砍伐樹木,使得城外方圓幾裏之內空曠無比,讓來襲的敵軍與隱藏遮掩之物。

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敵軍就地就近取材,用木材來打造攻城梯、投石機等攻城器械。

蘇言與三位將軍製定的堅壁清野守城策略,就是基於同樣的道理。

把城外的百姓與物資,都轉移到了吳蘇城裏來,就連江邊郡上下遊的其它兩郡的百姓,也都撤離到了吳蘇城。

除了兵力有限,無法分兵守衛這個原因。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給敵軍留下一顆糧食。

因此,此刻的吳蘇城外,不但沒有人煙,更沒有糧食與物資。

唯一的物資來源,就是十裏地以外的一片森林。

那是從江邊郡往吳蘇城來的必經之官道。

那片森林具體有多大,蘇言不太清楚,兩次快馬加鞭往返經過時,心裏估摸著差不多需要半個小時。

這麼大的森林,足夠……

趁著趙千戶沒來之前,蘇言與三位將軍,商議了一下加強‘全民戰爭’的具體細節問題。

蘇言心裏十分地肯定,這注定是一場艱苦決絕的守城戰。

以五萬兵力,對抗大周三十七萬兵力。

兵力相差如此懸殊,不管怎麼謀劃,勝算幾乎都為零。

估計換成了別人,應該會選擇明智之舉,舉白旗投降。

蘇言沒有投降的打算,一定要在吳蘇城拖住大周軍,不能讓大周軍長驅直入攻入楚國腹地,造成更多的生靈塗炭。

為今之計,唯有堅定不移地走百姓路線,群策群力,打一場空前的‘全民戰爭’,以彌補兵力嚴重不足的問題。

好在隻是嚴防死守,龜縮在吳蘇城,無需像兩軍對壘時那般,需要衝鋒陷陣。

隻是守城,在冷兵器時代,讓百姓拿起刀,他就是個兵,給他一塊石頭,他就能往城牆下攻城的敵軍頭上砸。

當然了,百姓即便拿起了刀,比之受過訓練,經曆過戰場洗禮的將士,其戰力還是大大的不如。

然而,‘全麵戰爭’最大的優勢還在於,勝在人多。

吳蘇城加上江邊三郡的百姓,蘇言估摸著能有二三十萬。

除去兒童與老人,全部發動起來,也能有二十萬的人手。

都這個時候了,蘇言打破了常規,允許婦女加入進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搬運石塊等等物資之類的。

除了給加入‘全民戰爭’的百姓提供口糧,蘇言還要求三位將軍,派人在百姓中間散播,大周破城之日就屠城的謠言。

隻有把淳樸的百姓給逼到絕境,激起他們生存的本能,他們才會拿起武器奮起反抗。

同時,蘇言還要求在吳蘇城裏,宣揚楚軍在江邊郡的輝煌戰績。

連帶著稱頌一下他這個主帥,如何地英明神武,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的光輝形象。

倒不是蘇言想搞什麼個人崇拜。

而是蘇言很清楚,這樣艱難絕望的時刻,百姓需要一個英雄站出來,給他們一座指引方向的燈塔,一個可以活下去的希望。

有活著的希望,才有奮力殺敵動力。

蘇言與三位將軍商討得差多的時候,趙千戶滿麵春風地趕到。

“趙千戶,昨晚玩得可盡興?”蘇言打趣道。

“盡興,盡興。”趙千戶連連點頭,滿臉笑容道:

“蘇伯爵傳令末將前來,可是有什麼要事吩咐?”

顯然,趙千戶並沒有對一大早,就被從溫柔鄉裏拉了出來,感到任何的不滿。

昨晚安國卿不但按照蘇言論功行賞的吩咐,讓趙千戶挑了兩個清倌人,更是在憐香閣的紅姑娘中,挑了兩個送給趙千戶與李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