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兵與民(1 / 2)

“殺、殺、殺——”伏虎村中喊殺聲震天,一名名轉化為民兵的青壯,一邊回味剛剛那場比試,一邊感覺心裏充滿無無盡的力量。

太史慈趁熱打鐵,當即任命大牛、二狗為副手,號令全村民兵排陣訓練。木製武器揮舞,到也有模有樣。

最中心一座規模頗大的木製建築群,被命名為村長府,吳明早早就以返回。看著來去匆匆的人們,心裏略微有些煩悶。

諸多事情纏身,出兵的事情隻能一拖再拖。

“想要讓民兵擁有強大的戰鬥力,唯有訓練成弓弩手。而成為弓弩手,就需要伏虎村自身實力過硬。”太史慈侃侃而談,心中早有預案。

吳明感覺有點頭疼:“你的意思是?。”

“從軍隊的角度說,屬下和軍師私下商議後,一致同意把村中青壯分為兩類。其一為民籍,其二為軍籍。凡軍籍之家,開墾荒地,田野間產出和村中對半。”太史慈說著,稍微停頓下:“凡民籍之家,開口荒地產出和村中三七分。”感覺沒說清楚,加了句:“民三,村七。”

“故此將會從現有青壯中篩選,凡不合格皆打回民籍。”太史慈提議。

吳明皺眉,感覺這些和自己當初的考慮背道而馳:“民兵不足如何守衛村子,又如何提供優質兵源。”

“主公以為兵貴精還是貴多?。”魯肅插言詢問,以前想要把民兵訓練成精銳,沒有任何條件。雖然自己有這樣的本事,但卻分身乏術。

既要管理伏虎村內一應事務,又要管理民兵訓練。這方方麵麵,都需要大量時間。然而現在欠缺的,恰恰就是時間。

“自然是貴精不貴多。”吳明回複,隨後話鋒一轉:“成立民兵,旨在提升兵員素質。如今廢除,豈不是畫蛇添足。”

“這——”三人陷入僵持狀態。

周泰看的莫名其妙,忍不住嘟囔:“民兵本來就是先民後兵,為什麼不能兩全其美。”

“弓弩和箭矢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僅憑老弱婦孺,想要生產出來極難。”魯肅解釋:“而且這些東西,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就算糜氏有心供給,也不可長久。”

“現在唯一慶幸的就是,前不久俘獲大量箭矢,可卻無法支撐一場大規模戰役。”魯肅解釋,這也是自己讚同太史慈提議的原因。

吳明順著他們的話詢問:“也就是說如果能平衡這兩點,就不用退出民兵戶籍。”目光看向魯肅、太史慈等人,之所以如此糾結,其實還是因為天空中漫天星辰滋養。

也許它有代價,隻是看不到而已。

“弓弩手和民兵並沒有區別。”不等他們回複,吳明繼續說著:“一天時間足夠漫長,從中抽出半個時辰也不難。”

“其餘時間大可讓百姓參與農忙,豈不是一舉兩得?。”吳明往下說:“比如每六人設立保長一名,統帥五名青壯。負責對他們的訓練,而這些保長則需要每天拿出兩個時辰進行操練。”

“如此一來兵知將、將知兵。對百姓生活,影響也是微乎其微。”得益於現實世界信息大爆炸熏陶,吳明幾乎張口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