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奈李(2 / 2)

“奈李是喜濕、喜肥、喜水的果樹。建園時宜選擇在背風向陽、近水、便路、土壤肥沃疏鬆、管理方便的地方。如河灘洲土、林帶下的緩坡山地,屋前屋後的高岸田及雜糧蔬菜地都適合集中成片建園。”

“奈李是園奈李的一個變種,原產於我國FJ,有青奈和花奈兩個類型,是一種喜濕、喜肥、喜水的果樹。”

買完水果過後,陸子軒和顧婉卿兩人又來到一家餐館。

準備吃完飯,下午又出發了。

點好菜過後,菜一道道的端了上來,陸子軒也介紹了起來。

陸子軒指著麵前這份豬血丸子說道“豬血丸子又稱血粑豆腐或豬血粑,是HN邵陽地區、新寧縣、新化縣等地的傳統名菜,屬於湘菜係。此菜以豆腐為主料,配以適量的豬血和豬肉製成。近幾年,又在原料中增加了雞蛋,每丸一蛋。稱為金錢丸,味道尤美。”

“豬血丸子的製作在當地可謂非常講究。豬血采用活豬剛宰殺的未凝新鮮血,豆腐則采用當地的黃豆製作的豆腐,且挑選嫩滑的作為首選。另外再挑選肥瘦適中的五花肉,橘皮、生薑、大蒜子、辣椒等做佐料。從材料的準備到製作到烘烤。至少需要二十幾天,烘得少了不行,烘得急了也不行,這才得到臘香撲鼻、風味獨特的豬血丸子。”

“由於豬血丸子美味的口感,逐漸在周邊地區流傳開來,並被稱為了“寶慶特產”,寶慶也就是今天的邵陽。然而說到味道,當屬隆回為最好。這是和當地獨特的製作方法分不開的。加之地屬山區,居民都以燒柴為烘烤的主要燃料(更有甚者,用穀殼、花生殼、葵花籽殼、桔子皮等作為燃料,或是混合在一起烘烤,其香味更具特色)烘烤。血粑豆腐經過柴火熏製出來的臘香是獨一無二的。”

然後又指著第二盤菜說道“這是剁椒魚頭,剁椒魚頭是HN省的傳統名菜,屬於湘菜係。據傳,起源和清代文人黃宗憲有關。通常以鱅魚魚頭、剁椒為主料,配以豉油、薑、蔥、蒜等輔料蒸製而成。菜品色澤紅亮、味濃、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口感軟糯、鮮辣適口。”

“剁椒魚頭的出處,據說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間,反清文人黃宗憲因文忌“文字獄”而出逃。

剁椒魚頭路上途經HN的一個小鄉村,借住在一個貧苦的農戶家。農夫從池塘中捕回一條胖頭魚,農婦便用做菜來款待黃宗憲。魚洗淨後,魚肉放鹽煮湯,再用自家產的辣椒剁碎後與魚頭同蒸,不想黃宗憲吃了覺得非常鮮美,無法忘懷。事平回家後,便讓家廚將這道菜加以改良,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剁椒魚頭”,並成為湘菜蒸菜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