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一場戰爭,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兵馬、糧草、器械、軍妓都應在思量範圍之內。
此事,秦廷諸公,大都知曉。
可若是到關鍵的地方,一針見血的指出戰爭利害,整個秦廷之內卻不過三五人。
身為縱橫家的張儀,對這些看的透徹,當年還未下山之時,他便和師傅鬼穀子空談戰爭時弊。
張儀道:“王上,微臣以為,若楚國真是傾全國之力,秦國最該在意的,當是糧草問題。”
糧草?
秦國剛收服巴蜀,巴蜀府之國盡為秦之糧倉,加上土豆豐收,秦國如今是不缺糧的。
所以張儀話音未落,便有人開始質疑。
“相國大人,此話的就不對了,下官認為,秦國雖然遭遇蝗災,但巴蜀之地未受波及,今年春夏若是開戰,完全周轉的開。”
這群沒長腦子的東西!張儀倒是有些惱了:“如何周轉?
巴蜀之地,地勢險惡,窮山惡水,糧食雖充足,如何送到前線?”
後世李白就曾經在《蜀道難》一辭中寫道: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由此,也足以見蜀地之艱險!將巴蜀之糧運送到秦國函穀關、武關一代,難度頗大,數月不能到達。
後世昭襄王時期曾經修過梯石寨,可是若是運送,仍然要耗費很大的努力。
嬴駟瞬間便是了然張儀的話中之意。
方才與張儀對峙的朝臣,也一句話之後再沒了底氣,不敢繼續發表言論。
身為朝臣,理應不該怕錯話!但是,這要建立在有真知灼見的前提之下,要不然,便會被當成是鼠目寸光。
而嬴駟,則會認為這些人是智障。
他正色道:“若是在巴蜀和函穀關之間修建一條直達道路,此事是否可以解決?”
張儀頓時明白了嬴駟的心意,搖了搖頭道:“兩地之間多山脈,修路都很難。”
要想快致富,少生孩子多修路!若是兩地真的連線成功,那還給秦國給予極大的方便,可這種想法顯然不太現實。
嬴駟閉目沉思,後世運送糧食都用的什麼工具?
獨輪車、馬車、牛車,拖拉機?
拖拉機就有些嚇人了,在這個時代會被人當成怪物一樣,而且噪音汙染太大。
木牛流馬?
嬴駟一下子想到了木牛流馬。
在三國時代,著名軍事學家諸葛亮腦洞大開,研究諸葛連弩的同時還發明了木牛流馬。
根據史料記載,木牛流馬為諸葛亮北伐之時所用,其載重數量在400斤左右。
每日行程‘特行者數十裏,群行三十裏’,為蜀漢數十萬大軍提供軍糧。
不過樣貌在亦不明!若是日後在巴蜀和函穀關之間,先修建梯石寨,然後再以木牛流馬作為運輸工具。
雙管齊下,則問題或可迎刃而解。
對於有係統的嬴駟來,製作木牛流馬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所以糧草問題,基本可以解決。
那麼接下來便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