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和?
還是主戰?無論最後雙方怎麼爭執,但是所有人都非常明白。
在這件事上,真正能夠影響到建業大帝態度的,是右相李溫。
他不隻是朝中的常青樹,堪稱最了解建業大帝的人,關鍵的是,當年正是他一力促成了三月之盟,為大羲國爭取到了二十年的和平時光。
李溫聽聞建業大帝的發問,卻是微微苦笑了一聲。
他看向聖上,道:“聖上,臣以為,能和的基礎,是能戰。”
“能戰者,方有議和的資格。”
“二十年前,三月之盟的結成,絕非胡人仁慈,也不是我們的手段有多麼高超,其根本是因為,當時大羲帝國還有一戰之力,而胡人,雖然大勝,卻也被武孤大將軍殺的元氣重傷。”
“在那種情況下,給予胡人一些利益,的確是可以安撫其心的。”
“但今不一樣了。”
李溫微微歎息了一聲,道:“聖上,二十年來,胡人的人口急劇膨脹,如今,那片草原已經無法容納那麼多的人口,這種時候,要麼自相殘殺,要麼對外發動戰爭——顯然,現在後者,才是他們最優的選擇。”
“基於這一點,議和,在臣看來,隻會徒勞無功。”
聞言,建業大帝不禁點點頭。
就連李凡,都是不禁凝重地看了李溫一眼,心中對李溫的重視,更增了一份。
不愧是右相,對局勢堪稱洞若觀火,而且,當今局勢的這份戰略判斷,堪稱抓住了核心的矛盾。
如今的胡人和大羲,的確已經是不可調和。
百官也都是一時啞然,李溫三言兩語,卻讓眾人都無法反駁。
同時,他也在思索。
建業大帝的決定,讓人覺得十分蹊蹺啊。
段從戎乃是主和派的將領,如果建業大帝真的決心與胡人開戰,怎會派他去呢?
當然也有可能,建業大帝有戰之心,但猶豫不決,所以不想直接讓趙南堂去,方便留下轉圜餘地。
畢竟趙南堂一去,就等於開弓沒有回頭箭了。
但,建業大帝是這種猶豫不決的人麼?
李凡心中忽然閃過了一道猜測,他似乎已經明白了什麼。
“臣附議。”
清朗的聲音響起,李凡越位而出,道:“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縱然真的不願意戰,我們也至少得先在前線拿下一場大勝,這場大勝,要讓胡人知道,大羲國有能戰之人,有戰勝之力。”
“唯如此,才有議和的機會。”
“若能一戰而勝,後續是議和,還是繼續戰,主動權皆在我們手中。
但,如果敗了,我們反而徹底沒有議和的機會,胡人會大舉入侵,強者,不會給弱者生存的機會的。”
著,他悠然看向段從戎,道:“不知段將軍,有沒有信心,為後續的議和,拿下一場大勝呢?”
段從戎頓時臉色難看!眾人也都是一凜。
李凡的,和李溫一般,同樣讓人無法反駁!但,如此一來,怎麼,都要一戰了嗎?
“段從戎,你若不敢,就吱個聲!”
趙南堂則是冷冰開口!就連建業大帝,也都淡淡看向了段從戎,道:“段愛卿,李溫及李凡所,確為有理。
所以,你有無信心,為大羲,打一場勝仗?”
段從戎聞言,心中有萬般不情願!他根本不願意去麵對胡人的虎狼之師,況且,兵力懸殊這麼大,怎麼打?
但,現在還能怎麼辦?
如果拒絕,毫無疑問,趙南堂即將替代他,執掌大軍,一路出征!這麼一來,那就前功盡棄了,武孤餘孽即將得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