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套功法也並不是吳萬年首創的,他是在宋武傳授的那三招左手刀法的基礎上,演化出了其他係列的招式。
當然,其中也借鑒了尚陽堡的一些武學秘籍。將這些全部融合起來,取其精華,適應到這三招的刀法之上,形成了一套不能保證戰勝敵手,但絕對可以保得一命的刀法。
吳萬年最開始有這個想法的時候,還是在百無聊賴的養病期間。因為身體上的不方便,隻能一個人安靜的坐在那兒,可腦子裏卻不停的閃過各種想法。
往事不堪回首,他實在不願意想那些過往的曾經,聖女、父母、師傅以及吳山剛,這會讓他格外的消沉。係統也在一刻不停地開導他,擔心吳萬年就此消沉下去,係統無時無刻不在吧吧吧的沒話找話,讓吳萬年沒有一刻能夠安定下來。
與此同時,張三每跳著腳的要練成絕世武功,親自找尚陽堡報仇。可是他並不會武功,底子又很弱,很多的功法吳萬年翻過之後發現都不適合張三修煉。
然而畢竟張三救了他一命,又給了他重新複仇的機會,吳萬年認為這個恩情還是要報的,於是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如何能讓張三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一套足以自保的武功這個議題上來,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研究和分析之後,吳萬年最終決定將師傅教他的那三刀左手招式,跟尚陽堡道其他武學秘籍進行聯係,最後形成了一套難度不大但是實用性極強的刀法。隨口胡謅了個名字,教給張三。
張三一開始還叫囂著要看原稿,吳萬年就隨便找了幾本書給他看,上麵全都是些古字體,張三看也看不懂,一頭霧水,最後沒辦法,隻好重新來找吳萬年學習後續。
因為宋武的那三招刀法本就不成體係,再加上吳萬年借鑒了其他功法的招式,張三在修煉的過程當中才會覺得又艱又澀,根本難以形成套路,而吳萬年也在不停地調整修正。最後三年的時間逐漸形成了大部分的招式,隻是幾個核心的關鍵點,吳萬年認為還是有待完善的。
這次武林大會召開之後,吳萬年也並不是完全坐在一邊看樂子,他仔細的觀察了各門各派的招式,不管是名門正派,還是名不見經轉的門派,他全都認真的觀察了他們武功的特點和核心招式。
且不內功心法這種極為私密的真傳內容,單隻看外家功夫的話,吳萬年本身就有提高的造詣,所以哪怕是少林派的外家招式,在他眼中也不過是一些拳腳上的組合變化而已。他每都在旁觀高手們相互對決,很快就有了新的想法,對張三的那套武動招式也很快就有了靈福
正巧在宋穀雨的逼迫下,張三不得以上了擂賽,吳萬年心想這正是一個實驗的好機會。隻要自己在旁邊看著,張三倒不至於丟了性命。最壞的結果不過是丟了川雲派的顏麵,不過如今的川雲派也並不指望一個掌門人來撐場麵,反而是張三這麼多年來一直在接著川雲派的名聲受人敬重。這麼多年來,張三從不打理門派的任何事宜,頂多有一個武功招高強的虛名掛在外頭。即便這次被打破了,但川雲派依然是江湖神兵利器的締造者,這個門派江湖地位並不是由掌門饒武功高低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