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下太平 下(1 / 1)

蒙亦的老師曾評價此人,善攻心計卻心係天下,治世之能臣,蒙亦記得當時還問師傅“那亂世此人當如何?”“亂世嘛,世家早把他頭砍了,哈哈哈,此人善陽謀,用大勢欺人,你世家要話語權,給就是了,但拿不拿得住就看你自己的了。”蒙亦心中正想著此事,突然被新帝夏淳問起“來京城可還習慣,若有不適的,盡管提出便是”蒙亦起身回話“謝聖上,亦來此養病,已叨擾許多,宮中的懡懡(這個打不出來)對我都挺好,蒙亦別無所求”“習慣就好,安心養病,今日乃是家宴無需多禮,兒臣們都在,正好謝太傅來做評審,一起做個詩,來看看你們是否有長進了,最優者得金珠一個,夏錚,你是當哥哥的,先來““是,父皇”夏錚閉上雙眼沉吟片刻道出“天下太平今有象,宮中行樂但迎新。萬年枝上看春色,三素雲中望玉宸”“好詩,應此景,應此情”周圍一陣叫好聲,謝太傅這時說道“大皇子此詩表麵迎春,暗地裏確實在說九州在聖上的統治下已成太平,換了一副新樣貌,詩詞雍容大氣,有文萍皇帝之遺風,不錯”夏淳聞道“不錯,開了一個好頭啊,被人誇獎後,不矜不躁,夏武你來”夏武跟他哥哥則不同,一身黑色勁裝,棱角分明,走了出來道“新竹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杆。一杯濁酒下肚來,太平人間還需還”“好,二皇子多誌,跟大皇子一樣天下太平,然詩中格局不夠大,銳氣太重,傷了些許平和,不過二皇子本就向往沙場,這也應該”謝太傅低聲道,“好,一文一武,哈哈哈,朕的兒子不錯,蒙亦到你了”“回聖上,亦才疏學淺,又才到京城,略有些水土不服,身體不適,亦還是退出比較好”“那好吧,朕叫禦膳房給你作了碗參湯,等會回去喝了吧,養好身體”“謝陛下”

“切,臭要飯的,怎麼不去試試了,還身體不適,這京城中的百姓都知道你夜夜上青樓,父皇問你有什麼要求的時候,我都以為你要說出我家離青樓太遠,麻煩陛下將青樓移至臣家,怎麼還知道臉麵?”家宴結束後,安樂公主特意等蒙亦出來後說了這番話,本想看見蒙亦窘迫的樣子卻未曾想到蒙亦竟說“你那兩位哥哥做的詩確實很好,但我比他們更厲害,一見到你我就知道天下太平了,你說呢,太平公主?”“你個登徒子你你”這句話可謂是抓住了安樂公主的軟肋了,畢竟還年幼,此時看上去確實應一個天下太平。。

蒙亦知道她接下來說不出什麼好話,便徑直離開了,卻在轉彎處碰見了謝太傅,似笑非笑地盯著蒙亦,蒙亦隻能告罪“剛剛言語孟浪,讓太傅笑話了”,謝太傅卻慢慢唱出出“蒙家將,蒙家郎,生馬背,死馬旁,挽我舊弓兮射天狼。大漠沙如雪,風起蒼嵐崗,來生再做蒙家郎。這是你蒙家軍軍歌吧,都說這歌是你母親所做,你母親雖精通音律,但終不會寫出如此豪裝的歌詞來,征戰之心縱死不休,別跟我說這詞是大將軍所寫的,所以隻能是你寫的了”這首歌確實是蒙亦填詞,蒙亦的母親譜曲,可這件小事情蒙亦怎麼也沒想到會讓謝太傅記掛,“哈哈哈,我和你師傅乃是同門,我還有可能教出庸才,他是萬萬不會的”謝太傅再道,“太傅大才”蒙亦苦笑道,不過倒也明白了為何上次說出那種話來並未受到責備。謝太傅這時卻來了興致問道“世子殿下,可知大楚白虎咆哮旗,大夏天狼旗,與你蒙家的碎箭天狼旗有何區別?”大楚猛虎軍在當時可謂是威震四海,凡是見白虎咆哮旗不投降後,戰敗皆被屠城,而大夏天狼旗則是代表著完顏兀術率三十萬鐵騎翻越雪落山,直插血庸關的壯舉,至於本家的碎箭天狼旗,則可以說是現今天下兵馬最盛,連民間也知道天下精兵盡在蒙州,可以說這三麵旗幟基本上代表了三個時代的軍事巔峰。蒙亦思考了一會低聲答道“回太傅,亦以為這三麵旗幟所指之處,將士們無不舍身殺敵,哪怕身陷死地,也相信為帥者能帶他們殺出一條生路,不同則是大楚的白虎咆哮旗楊策在那個時候對他們來說就是黑暗裏的一道光,人們看到了那一絲結束戰亂的光,所以根本不去多想,而太祖的天狼旗,亦隻看到了霸道,以絕武之勢橫空出世,至於碎箭天狼旗則是必勝的信念,自創軍以來經曆大小戰況不下300餘次,無一戰敗,將士們相信家父能帶他們置之死地而後生”“好解,蒙家真有麒麟子啊”

後記:此番談話被一個打掃園內的雜役聽到,老年時因過六十大壽,酒勁上頭,複述於當時在場者,眾人聽後皆佩服那被加封於大柱國的蒙亦,不過那時天底下已沒人能讓他謙稱為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