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善事(1 / 2)

羅素素在家吃了午飯後,就在未時準時來到鄱陽湖邊,鍾亦得已在等著她。兩人都似乎賭氣著呢,不過還是慶幸心中所想之人來了。

“昨日不是說不來嗎?”鍾亦得先假裝譏諷一下。

羅素素也不看他,雙手無處擺放,很尷尬,隻能玩著頭發,說:“這裏也不是你家買下了的。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算了,別鬥嘴了,跟我去做些善事吧。”鍾亦得說著,牽她走。

羅素素甩開他的手:“走就走,別拉拉扯扯的。”

“你要是突然跑了怎麼辦?要不用繩子拴著你?”鍾亦得笑了,然後很認真地說:“不開玩笑了,我是去做善事,想讓你也一起去,救濟那些生死一線的災民。”

“救人?那還是趕緊去吧。別耽誤了。”羅素素也不介意鍾亦得再次牽起她的手。

來到鍾亦得家門口,他隻簡單說一句“這是我家”,就開始施舍米飯,告訴羅素素:“我們分兩頭。你記住,每家每戶,按人數,成人每人一升米,小孩半升米,半斤糖,半斤鹽。”

“好,我記住了。”羅素素跟著鍾亦得,做起了善事。災民們排隊,沒有一個哄搶的。每家每戶領到食物後,都會彎腰拜謝說一聲“鍾夫人大善人”,“鍾夫人好人好報”“鍾夫人是聖母轉世”。

雖然這不是在感謝自己,但羅素素覺得心裏暖和著,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美滋滋的。

災民們秩序井然地領到食物後,就回到各自暫時居住的災區了。羅素素和鍾亦得相視一笑,不用多言,心意盡在其中。

在發放糧食的攤子前,鍾亦得問:“羅素素,你現在好像很開心。”

“是的,雖然我是在幫鍾家做事,這些食物是令堂的,聽到的每一句話都是讚賞令堂,但我感覺是在幫我自己,因為有種被需要的感覺,不再覺得自己無用,僅是個存在而已。”羅素素仰望著萬裏無雲的晴空,心情也是那樣的。

鍾亦得和她坐在門口台階上,也說起自己施善的經曆:“從小,我娘做生意開始,都會每隔一段時間帶著我去救濟災民,從未間斷過。可是,現在水旱災害,還有蝗災不斷,災民不斷增加,怎麼救濟也就不過來,我娘說,能就多少就是多少,看著別人過青黃不接的日子,你能吃得下飯嗎?”

“令堂真是大善人。不但救了別人,也救了她自己,因為,分發糧食後,心情很開心,從未覺得自己如此開心過。”羅素素雙手撫心,感歎著。

鍾亦得開心時,也為她開心:“我和你此刻的感覺一樣。我從小做善事後,聽到別人讚賞我娘,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我帶你來,希望你也會因此而開心。原來,我們的感覺都是一樣的。這就是你所說的被需要的感覺吧?”

“鍾亦得,似乎所有災民都在誇讚令堂鍾夫人,想必是因為她一直做善事的原因吧。”羅素素問起了鍾夫人的事:因為,說不定哪天,她會成為我的,不,不是。

鍾亦得對母親很敬仰:“我娘所做的善事不止這些。她看災民越來越多,光靠自己救濟也不是辦法,就在鄱陽湖一帶給他們蓋石頭房子,遮風擋雨,會種田的,就給他們買地,會養魚的,就給他們買魚塘,有門手藝的工匠,木匠,瓦匠,就給他們買器具。總之,讓他們安家立業,從此不用再乞討。”

“這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鍾夫人不僅心善,而且聰慧,得到災民無數的稱讚是當之無愧的。”羅素素看著有點驕傲的鍾亦得。

鍾亦得對母親的敬仰不僅在此:“很多人從災民難民,過上了穩定的生活,我家也逢年過節收到數不清的感激的錦旗,可我娘從不把他們掛起來,而是都收藏在一個箱子裏,她說‘施人以善,不求回報,則半升米可當千鈡粟’。”

“這世上,誰人能有那樣的心胸啊?都說相由心生,鍾夫人肯定氣度不凡吧?”羅素素越來越好奇。

鍾亦得就牽她起來:“你想看我娘是什麼樣子嗎?我家有很多畫,是我娘請畫師畫的,說是要留下作紀念。”

羅素素也忘了規矩,沒成親就去了別人家裏,不過從小受壓抑的生活也讓她不願遵守規矩了。

來到鍾家的正屋裏,羅素素坐下,丫環泡了一杯“廬山雲霧”。羅素素觀察著這個鄱陽鎮屈指可數的瓷器大戶家裏的擺設:正北有兩張椅子,那是正座,旁邊幾張椅子,都是客座,桌上的瓷器都是普通的瓷器,沒有金銀器物等設施,牆上的畫都為山水畫,也不是名家之手,應該是畫攤上買的。就沒有其他什麼可說的了。能夠位於舅舅之上的鍾氏瓷器家中,擺設竟如此樸素,比窮苦人家稍微好些而已,這位鍾夫人還真是別具一格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