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1 / 2)

拓跋子推先抬起頭來,正心道哲海竟也這麼沒眼色,這才看到馮錦已醒來,站在了裏屋的門口。於是眼珠一轉,伸手悄悄戳了戳拓跋弘。

拓跋弘聰敏,仰頭朝他笑了一下,小跑著往馮錦身邊去,湊近了看哲海手中的托盤。

“娘,弘兒覺得這個好。”他伸手拿出寫了“孝元”的紙條,遞給馮錦。

馮錦詫異於他主動的親近,驚喜地反複摩挲著那張紙條道:“這件事,娘聽弘兒的。但是能不能告訴娘,為什麼選這兩個字?”

“孝是尊長,娘為長,皇祖母為長,她都未曾忤逆過。元乃源頭,沒有她就沒有弘兒。旁的那些賢字莊字弘兒也不知配不配的上,所以覺得孝元最好。”拓跋弘認真地解釋,叫馮錦濕了眼眶。

未曾忤逆過嗎,當年的一樁樁一件件又浮現在眼前,她不知該以什麼心情麵對。

但馮錦又說服自己,生養弘兒之後,不也真心相待了嗎。既是故去的母親了,就讓她留給兒子最好的印象吧。

罷了叫哲海擬旨,追封先帝夫人李氏為皇後,諡號孝元;迎棺槨回宮,焚燒舊物,按貴妃儀製下葬。

“謝謝娘。”拓跋弘仿佛突然之間長大了,看著馮錦的眼睛裏閃著星星般招人疼。

馮錦倒有些不知所措,雖不知道拓跋子推跟他說了什麼,卻忽然覺得一個父親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中該是重若千鈞的。

她牽著拓跋弘走至書桌旁:“王爺費心了。”

拓跋子推從倚著的桌旁站直了,避開她的目光輕笑,指了指先前被拿出來放在桌上還未來得及瞧的、李奕的委任狀:“那皇嫂,臣弟該辦正事兒了。”

“皇上,明兒又得去學堂了,奴婢陪您去做先生布置的功課吧。”卿硯一直在外頭候著,嗅到兩個大人之間微妙的氣息,適時地進去領走了拓跋弘。

可這麼一來,兩人倒誰也不好意思再開口說話了。

“皇嫂,端陽節出宮去看平城舉辦的龍舟大會吧。臣弟也想在府中備些酒菜,邀皇嫂同過團圓之日。”委任狀上的璽印蓋好,拓跋子推小心地將紙折起來遞給馮錦,低著頭似是不經意地詢問。

“好啊。”

他沒想到馮錦答應得這樣爽快,望過去時,眼睛倏地亮了。

馮錦見他又不說話了,垂著眼打趣:“王爺原本是跟哀家客氣的吧,這一答應,你倒不開口了。”

拓跋子推麵上的笑意愈濃,連忙搶著道:“不不不,端陽節清晨,臣弟備車在正陽門外迎皇嫂。”

“有勞王爺。”馮錦對著他福了福身,許是坐在這位子上,被那條條框框束縛得久了,多時也想偶爾出去瞧瞧,放縱一回。

等拓跋子推走了,她獨自坐了一會兒,又翻了翻衣櫥,遍尋不著想要的。便跑到拓跋弘的書房去,朝卿硯招招手:“姐姐你來幫我找件衣裳。”

卿硯放下手裏的墨,囑咐了拓跋弘幾句,替他把肘邊的紙鋪好才出來:“娘娘,這天兒都快黑了,找衣裳做什麼?”

“不是今兒穿,我應了王爺端陽節出宮去過。”馮錦麵上飄過一絲緋紅,像個含春少女卻還不自知,“找那件鵝黃的滾雪細紗長袍,拿去洗洗。平城的姑娘們過節都愛穿清亮普通些的。我總不能一身孔雀啊鳳啊的,惹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