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跟在封三娘後麵,在城中一陣轉悠,最終來到一處清雅所在。
這是城中角落的一處院落,雖然地段不是極好,但卻很是雅致,朱欄寶檻,曲砌峰山。奇花與麗日爭妍,翠竹共青鬥碧。莎汀蓼岸盡塵埋,黃九秋菊若堆金。
院落之中,隻見一個約莫十八九歲的少女,麵如西子,自帶三分風流,手中拿著一根綠簪子睹物思人,眼中滿是抹不開的愁緒。
在院落的一角,封三娘正隱去身形,一臉心疼的看著坐在院落中的少女,眼神與少女如出一轍,滿是似水柔情,斷了愁腸。
“咦?那不是三姐姐的貼身之物嗎?自來最是喜愛的,如何到了那姐之手?”看著眼前的這一幕,翠一臉驚訝的指著少女手中的綠簪子道。
“你是,那簪子是封三娘之物?”
“沒錯,就是三姐姐的,我記得,那是三姐姐第一次祭煉成功的一件寶物,雖然威能有限,卻意義重大,等閑不肯示人,如今怎麼落到那女子手中了。”翠肯定的點點頭,同時還有些疑惑的道。
相對於一臉疑惑的翠,敖信卻是一副了然之色。
聊齋一書,瑰麗奇詭,也不知道寫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故事,其中,有關狐仙的更是多不勝數。
這些故事大多數都是描繪了才子佳人之間真摯的男歡女愛之情。
和大多數男女主角,曆經磨難之後在一起的故事不同,在聊齋中,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卻屬於少數。
翠,就是其中一個。
原本的故事中,因為沒有敖信出手的緣故,翠舍去百年修為,讓王元豐恢複神智,之後,為他取一門親,找一個愛人,相伴一生。
甚至,為了不讓王元豐抵抗這個將娶的愛人,還在和王元豐相處的最後的日子裏,一點點變成另一個饒模樣,這份感情,這份心思,著實叫人動容。
而除了翠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故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封三娘的故事。
封三娘,和翠一樣,因為不能和凡人在一起,所以,多番設計相助,為自己的愛人找了一個愛人,伴其一生。
這個故事,之所以特殊,特殊在封三娘的愛人並不是許多話本故事中隨處可見的才子書生,反而是眼前的這位大家姐範十一娘。
同性之情,尤其是女子與女子之間的愛情,不要在古時,便是在今下,也絕非能隨意述之於口的,可想而知,這個故事最終的結尾,又是如何讓人黯然神傷。
甚至於,就連作者,也隻能假托故事,將兩饒感情融入似愛非愛,似友非友之間,不敢直言以對。
封三娘的故事,在聊齋誌異中不算熱門,甚至就連敖信知道這則故事,也是因為翠的緣故。
結果,相對於名聲更大的翠,敖信反而更欣賞封三娘這個故事,其辛辣鋒利的筆觸,給了敖信不少的感慨,每每想起書中那個謹慎,克製,運籌帷幄,果斷聰慧的封三娘,敖信都忍不住感慨,對方若為男子,和書中姐,是何等的作之合,又哪裏有這樣的一場悲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