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城之所以要停留三天,一是為了準備物資,二來最重要的就是集結兵力。
劉徹的命令馬不停蹄日夜不休的送往長安以西的各路大軍。
快的第二天就趕到了,慢的估計隻有出發那一天才能夠趕到。
不過張遠的要求是要帶兵的校尉先行出發來長安城見他。
此次攏共發兵五萬六千騎兵,多餘出來的自然是羽林軍還有期門軍。
其餘五萬大軍每一萬大軍都有一個校尉。
張遠一個衛將軍能率領這麼多人,也是劉徹真的大度。
衛青當大將軍的時候,實際能夠掌控的人也不過七八萬。
其餘兵力都分在各個將軍名下了。
關鍵的是,張遠這五萬多還都是騎兵。
霍去病統兵人數的巔峰時期也沒有達到這個程度。
隻能說大漢現在的國力遠超張遠記憶深處的同時期的大漢。
而且曆次戰爭損耗的人數也極大地降低了,漢軍並沒有深入到草原深處去尋找匈奴人的蹤跡。
張遠記憶裏,大漢之所以後期被拖得國力損耗一淨,就是因為北方太大,即便打贏了,奪來的物資也抵不上消耗。
很多士卒都是死在路上,而不是死在匈奴人手中。
力求正麵戰鬥,才是避免這一情況發生的最好辦法。
五個校尉到齊,已經是第三日的上午,第四日上午就要出發,張遠趕緊在羽林軍營地外訓練大軍的地方見了五名校尉。
張遠一詢問幾人的名字,其中兩人姓李,一人姓公孫,就明白是個什麼情況。
隴西李氏在軍中勢力就是這麼強大。
西邊來的都不可能是其他姓李的家族,張遠又不可能戰前換將,隻能默默地接受這一切,希望他們能乖乖聽話。
“諸位,我找中軍府要了三倍於我們兵力的長矛。
等大軍出發之時,就會把長矛分發到每一位將士的手中。
我們趕到朔方郡需要十日,這十日內但凡是行軍的時候,就需要保持這種握矛的姿勢。”
五名校尉在,薛仁肯定是在這裏的。
李健張次公李沮也都在這裏。
攏共九人,就是張遠這次手底下聽使喚的九名將軍。
“衛將軍,騎兵使用長矛多有不便。
長矛重量比長槍重了一倍有餘,長時間行軍都要拿著,別是將士們,就連戰馬也受不了。”
說話的人叫李朔,是李廣的一個表親,也是五名校尉中的一人。
“我們此次行軍隻要出了內史地界到了上郡就是一馬平川的地形,行軍的路上沒有任何障礙物。
另外我們除了帶必備的幹糧,也不用帶營賬,一路之上全部都是依附在城池邊上駐紮,那些縣令太守會為我們準備好一切。
將士們手中拿著一根長矛,另外兩根把繩子係在矛尖那一頭,掛在馬鞍之上拖著行軍。
隻要在十日之內趕到朔方郡,我就會讓將士們休息上兩日。
這樣一來,你還覺得戰馬會累著,將士們會受不了?”
張遠心裏麵早有定計,麵對李朔的刁難也是絲毫不怵。
李朔隻得珊珊往後退了一步,低下頭不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