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行軍(2 / 2)

下一站是西河郡的陰山城,這陰山城雖然名為陰山,但是卻不是在陰山山脈。

張遠設定的路程非常趕,他計劃是要在六日內趕到受降城,而非向劉徹承諾的七日。

雖然休屠王還有渾邪王的大軍要支援軍臣的話,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可張遠設計好可以堵住匈奴援軍的地方卻離渾邪王休屠王的聚集地不遠。

所以張遠要盡可能的壓縮一切時間,搶在匈奴援軍出發之前到達設計好的阻擊地點。

今天即便每名騎兵都拖了三根長矛前行,但是速度下降的並不明顯。

日落前五萬六千騎兵抵達了西河郡的陰山城。

大戰來臨之際,百姓們都老老實實的待在家中,陰山城的縣令還有張遠他們都知道戰場不是在大漢的疆域內,可也沒有刻意的提醒民眾。

大軍還是秉持著張遠的六字方針。

不進城不擾民。

吃喝都是縣兵送出來的,第二天留下一片狼藉就又出發了。

第三站是上郡的陽周城。

第四站是上郡的白土城。

第五站是西河郡的郡府平定城。

第六站是五原郡的宜梁城。

第七站就是屹立在大漠之上的新城受降城。

這一條路線並不是筆直的,而是在地圖上折來折去。

張遠要盡可能的避開山脈河流,選擇好走的官道行軍。

五原郡的郡守李椒在張遠過境之時也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這時候找張遠的黴頭,那就等於是把隴西李家送到懸崖邊上。

李廣不過是待業在家而已,大漢待業在家然後又被重新起用的例子簡直不要太多。

當初李椒隻是憤恨張遠說這輩子都要與隴西李氏為敵這句話而已。

等張遠一路順利無比的到了受降城,已經是出發的第七日。

比心裏麵的計劃多了一天,原本是沒有五原郡的那一站,張遠打算直接掠過去,可河套區域不僅有陰山還有河流,長時間的降雨使這片區域十分的潮濕泥濘,這就耽擱了行軍速度。

不過還好,也算是按規定的時間趕到了。

原本受降城的五千步卒已經全部分給公孫賀管轄,這城裏本就是為了抵禦匈奴人南侵而建立,城內一個百姓都沒有,空曠的城池之內擺滿了各種軍用物資還有糧草。

為了保證速度,這些物資全都是附近幾個邊郡湊出來的,長安城那邊再把物資送往幾個邊郡就好。

張遠進城之後,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受降城第一主帥。

城內的校尉府就成為了張遠衛將軍府的臨時辦公地點。

一眾衛將軍府官員進城之後,地圖資料都全部擺放整齊,大部分官員都在城內盤點大軍需要攜帶的糧草。

這便是此行這些官員的作用,接下來與公孫賀之間的消息對接,雙方達到互通有無,都需要這些人在受降城內運作。

屆時,受降城內會有兩座將軍府,名義上互不統轄,但實際上張遠與公孫賀意見相左時,肯定是要聽公孫賀的。

張遠幾個主將還有幾名校尉全都進了校尉府,商量著下一步究竟該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