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政接過了老工匠給的火銃,仔細打量了一下,看得出來這是明初的型號,實際上還是火門槍,而不是世鼎鼎大名的火繩槍。
這是按照明初的材料製作的,其中還有回部工匠的參與,但是質量真的是一般。
炸膛、過熱等等問題看圖可解決不了,好在秦政也沒打算讓部隊現在裝備,就是拿給大家聽聽響。
這時候眾位大臣也圍了過來,紛紛用好奇的目光打量這這把黑鐵“燒火棍”。
秦政也不含糊,直接把火銃扔給了他們把玩,接著扭頭示意老工匠準備試射。
在場眾人除了子廉對機械都沒什麼研究,輪流摸了好一會兒也看不出什麼門道,倒是心細的趙高聽了火銃這個名字,隱約覺得與雷有關係。
很快趙高的想法就得到了驗證,先是老工匠收走了火銃,往裏麵裝填了黑色粉末和絲綢包裹的鉛子,壓實後綁在一個交叉的木架子上。
然後又讓眾人退後,自己拿著點燃的香去觸碰火門藥室,隨後隻聽見“砰!”的一聲,火藥劇烈爆炸,鉛彈被噴出槍管,直衝著前方而去,一下就在了那個弓箭用的薄木板靶子上。
嬴逸一行人甚至連捂耳朵的時間都沒有,一個個嚇得臉白心荒,久久不能開口,隻是一個勁的盯著火銃看。
想必嬴逸等人的“狼狽”老工匠也沒好到哪兒去,畢竟這把火銃是手工產品,用的材料也是老工藝,沒趕上高爐的好材料,真要來個地爆星老頭可就交代了。
唯一比較鎮定的就是秦政了,他不但提前遠離了爆炸範圍,又堵上了耳朵,發射後還第一時間檢查了不遠處的靶子。
結果就是現在秦政的心態很複雜,雖然這次試射成功了,大秦終於解決了火器從無到有的問題(不算那些竄猴的話)。
可是這槍離靶子不過二十多米都沒射中靶心,準備時間也長,射後整個場地一片狼藉,要想再發估計每個幾分鍾是不可能了。
這種水平用在戰場就是自殺,所以別看這槍做的蠻像樣的,水平卻還不及明朝的三眼銃,跟日本的種子島鐵炮差距就更大了。
好不容易回過神的嬴逸趕緊奉承到:“陛下,我大秦軍隊有了這等神物真是如虎添翼啊!”
隨即眾人也紛紛開口祝賀,秦政即便不夠滿意,也不好打擊眾人,便配合著點了點頭,讓老工匠收拾了場地。隨後又讓人取來了另一樣他寄予厚望的發明。
這是一個黑乎乎的鐵球,上麵還有一個孔,孔中深出一根引線,遠了一看就像是一個黑色的瓜。
不過這個瓜隻比拳頭大一點,其實是秦政讓人按照《武經總要》做的宋代手榴彈“轟雷”。
相比較火門槍,秦政更看好這個“轟雷”,這東西從北宋就開始用了,比火門槍限製多了。
這回秦政也不用老工匠了,直接讓眾人散開,自己拿了香去點,點完迅速放在原地,扭頭就跑。
眾人有了剛才的經驗,這回都躲的遠遠的,耳朵也堵的很嚴實,就等著秦政的“大家夥”怒吼了。
結果秦政都退回來好久了,那個大家夥就在原地,光冒煙不炸。秦政一下就明白這是個啞彈,不是火藥受潮就是引線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