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提振工商(1 / 3)

長安城,禦書房

秦政等人回到長安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因為中午眾人沒有來得及進食,所以秦政便讓人準備了點心。

於是一眾朝臣就跟秦政享受了大秦第一頓下午茶,雖然沒有茶……

秦政抿了一口自己杯裏的漿水似是無意道:“諸位卿家最近可有去市場?”

眾人本來還在享受秦政新開發的“宮廷糕點”一聽他開口,不由的胡亂猜測起來:陛下到底什麼意思呢?

秦政見眾人沒有開口的,也不氣惱,朝鄭令使了個眼色,後者趕緊遞上一遝文書。

秦政打開一目十行的略讀了一會兒,遞給左手邊的嬴逸道:“這隻是商務官白樸寫的最近的物價波動。你們可以看看,看完再想想有什麼問題。”

嬴逸趕緊接過文書仔細的閱讀起來,好一會兒才若有所思的傳給旁邊的趙高,趙高讀過又傳給下一位。

終於在場的幾位大秦重臣內閣委員都看完了,秦政這才開口到:“怎麼樣看出什麼了?”

嬴逸雖然能力平庸但畢竟是丞相便硬著頭皮第一個開口:“陛下,除了糧食木柴因為冬季價格增長外,其餘物品都在降價。”

嬴逸的是現象也比較準確,但是沒有任何自己的想法,不過秦政也是拿他當吉祥物,並沒有難為他的意思。

所以秦政便點了點頭,目光轉向了嬴逸身後的趙高。隻見趙高鎮定自若的開口道:“糧食木炭供給不算充裕但足夠用,其他產品供給多有剩餘。

臣記得前一段市麵上就很蕭條,原因正是不少百姓覺得未來情況不明朗,不願意多消費,不過在推出新技術產品以後這個情況已經改變許多。”

秦政點了點頭道:“那你覺得現在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趙高稍加思索道:“關中一向是下首善,人口多生產能力更強。周邊原本不少地方都在永關中產的商品。

可是現在我大秦沒了關東沒了荊襄,甚至連巴蜀都沒了,人口也隻剩下了三百餘萬。

但是關中的產業恢複的不錯,加上部分新技術的運用,商品產量並沒有減少,如此一來要想賣的出去就隻能降價了。”

秦政微微頷首表示讚同,心裏也不由的想起秦朝原來的物價政策,基本是一個貨物在原產地價格是多少,在一定距離外就加多少,越遠價格越高。

其實這樣的政策雖然很簡單,但樸素有效,很適合剛剛建立農經濟的秦,很好的保護了男耕女織的生活。

可是秦政要建立的是生活物資極大豐富的未來國家,不可能繼續抱著這套簡單粗暴的製度,這樣商品經濟是發展不起來的。

而沒有商品經濟就沒有大市場,沒有大市場就沒有需求,沒有需求擴大再生產就沒有了意義。

所以秦政繼續朝趙高問道:“不知道愛卿有沒有主意啊?”

趙高一聽有點費解,物價低難道不好嗎?但是一向機敏的他突然想起秦政跟那個放肆的老婦人的對話。

趙高琢磨到:“穀賤商農,物賤傷……商!陛下是要扶助商賈?”

其實秦政確實如他所想是怕商人被壓製過頭,他可是在未來見識過過分重農抑商的下場,也知道華夏差點被資本列強滅亡的故事。

所以秦政要做的就是穩定物價扶助工商,高不行低也不行,要讓百姓用的舒服,商人有利可圖。

趙高想的沒那麼深,隻當秦政是想養一批商賈,留著以後宰了吃肉,借此斂財。

所以本來就沒有多少商業頭腦的趙高,幹脆從政治方麵出發建議到:“陛下,可以再次官方出麵規定物價,給予商人更高的利潤,同時也提高商稅。

用地位和稅收壓製商人,用國家定價穩定平民,如此一來臣估計能增加不少收入,足夠再武裝全職兵萬人。”

趙高的主意就是後代華夏代代相傳的“手藝”,重農抑商的基礎政策,不但打擊了商人做大的可能性,也穩定了國家真正的經濟基礎——自耕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