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農業文明糧食是最基礎的一般等價物,是穩定社會的核心,但同時不可或缺的還有一樣商品那就是鹽!
從兩河到埃及從希臘到印度,鹽對古人的重要性不“鹽”而喻,甚至羅馬曾經一度用鹽當做士兵的工資。
中國人很早也意識到了鹽的價值,春秋五霸的齊國本來是鹽堿荒地,但管仲曬鹽販賣下,齊國就成了霸主。
而後各國都開始重視鹽業,把鹽的利潤統一到國家王室或者幾家大貴族手裏,少府就是管下山澤和鹽稅的部門。
這回白樸要帶著秦國富商們開發的鹽池正是大名鼎鼎的運城鹽湖,從炎黃時期諸夏就在開發,一直持續到未來秦政的時代,經久不衰。
作為可以很方便的采集曬取的鹽湖,河東運城鹽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韓國魏國擁有此地時可是發了不少財。
魏國的猗頓就是憑借鹽池做到了富可敵王,有這個前輩的例子在前麵,秦國的商人能不眼紅嗎?
可是眼紅也得有本事,猗頓憑借戰馬和鹽池可是各國的座上賓,他們這些秦國商人難聽點隻不過是大秦的肥羊罷了。
但現在白樸居然真的從秦政那裏求來了商人開發鹽池的許可,這可是大的好消息,這已經不單單是賺錢的問題了,更是商人地位回升的一個裏程碑。
至於其他的鐵、酒、石碳,兩個是戰略物資,一個是“奢侈消費品”,哪個不是利潤率超高的買賣。
但凡他們能經營一樣就能發財,兩樣就可以號稱富可敵王了,至於三樣全能……恐怕隻有就得下去陪呂相爺了。
白樸看下麵討論的越來越激烈,一抬手微笑道:“諸位,不要太驚訝這些都是陛下答應的自然不會食言,不過要想得到這個機會你們可要努力把握住啊!”
商人們怎麼不明白他的意思,如果要經營鹽業,怎麼也得給鹽湖投錢吧,這年頭煮鹽可不是個輕鬆的活。
至於經營鐵就得投資鐵礦和煉鐵爐,經營酒業就要收購糧食投資發酵,經營石碳就要投資礦場粉碎運輸,總之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生意。
不過商人們並不怕麻煩,畢竟他們的存在本來就是替怕麻煩的人流動貨物嘛。
一個看著德高望重的老商人開口問到:“白商務,趙都尉,不知道陛下會采取什麼樣的方式讓我們參與啊?”
白樸知道重點來了,好在他剛剛跟秦政交換了意見,秦政已經觀察了曆代的鹽政,最後選擇了宋朝開始的鹽引法。
就是用紙票代替買賣鹽的許可證,可以用於整個流程的流通,相當於原始版的股票期貨,可以非常靈活的進行交易,甚至可以用這些在市麵上進行大額流通。
但是白樸還是有點擔心,畢竟紙這個東西在大秦還隻是新鮮玩意,拿他當“憑證”當“錢”,這些商人到底能不能接受?
白樸隻能裝作風輕雲淡道:“陛下了他準備把每年的產量分成一定的份數,沒人可以憑借貢獻和資金兌換一種特質的紙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