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清關係(1 / 2)

下了朝以後,苗青焦頭爛額地匆匆往宮外跑,沒跑兩步便被快步趕來的吏部尚書丁遠攔下來,裴丞相也走了過來,皮笑肉不笑地點零苗青,然後負手離開。

“這,丁大人有什麼指示。”苗青無法,隻能應付著。

“這二殿下身上帶著傷,又失蹤了這麼久啊,老夫著實是不放心啊。”丁尚書邊著邊拉著苗青往外走,滿臉都是作為舅灸擔憂的神色,“二殿下做了這麼多錯事,可是他畢竟是陛下的兒子,老夫雖管不到他,但是,他做錯了事情也理當由陛下來懲戒,是萬萬不能讓一個皇子流落在外的,這份差事,還是請苗大人多放在心上了。”

這是著急撇清關係呢。

苗青在心裏冷笑道。這個丁尚書倒也是個放得下身段的,平日裏對自己百般看不上,現在竟為了明哲保身而來跟自己虛與委蛇,這官場上,倒也不容易。

苗青是寒門出身,曾經被戶部尚書玉添收在門下。玉添為人正直,看苗青才學過人,所以給他請了很多師傅指點,苗青本就是個聰明勤懇的,又有玉添的幫助,十九歲那年就在殿選中被皇帝親自點了狀元,然後被封了外放的官職,在外麵磨礪了幾年,三年前才調回來做了刑部的左侍郎,不到一年,老尚書病逝,玉添就被皇帝破格提拔做了刑部最年輕的尚書。

別看大家官位相同,可是真正的威望和實力可不在這上頭。

戶部尚書玉添作為兩朝元老,做事頗有一番章程,在官場間行事遊刃有餘,既有威望又不會叫人覺得難以相處,在六位尚書中,屬於影響力最大的那一位。

然後就是吏部的丁尚書。丁家因為淑妃得寵的緣故也在禦前得臉多年,又有二皇子、七皇子相繼出生,更加穩固了丁家的地位,底下一些有心思的官員爭相討好,黨羽眾多,又有裴丞相暗中支持,原本也是一手的好牌。

可以,蔣妃進宮以後,分走了丁淑妃的寵愛,皇帝不對丁淑妃上心不,二皇子也驟然出事找不見人影,大皇子趁機將二皇子暗地裏做過的事情都抖摟出來,二皇子這下算是臭聊。

丁家和裴家也在忙著想辦法保全自己。

再往後,是禮部的蔣尚書。蔣尚書賭是當年的從龍之功,曾與皇帝連襟,如今又把女兒送進宮做了寵妃,但做事能力一直平平,縱然有人看在皇恩盛寵的蔣妃麵上禮讓他幾分,但到底沒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皇帝已經到了如今這般年歲,就算蔣妃好運,能在皇帝閉眼前生下一位皇子,可是京城中可以利用的勢力早就被已經成年的皇子們瓜分,到時蔣妃的幼子隻會成為壓垮蔣家的最後一根稻草。

若是蔣妃沒有生養,改朝換代以後,僅僅仗著皇帝一人恩寵的蔣家也很難在新朝中站穩腳跟。

原本,蔣家投靠了外戚孫家,打得主意是讓蔣妃進宮後分去丁淑妃的恩寵,幫助孫家扶持大皇子,打壓二皇子。

可是現在,二皇子驟然失事,大皇子趁機出手,將二皇子直接打入泥中,一時間勢頭無人能擋,早就不需要一個年輕貌美的妃嬪在皇帝麵前礙眼,蔣家怕是抓不住這一好靠山了。

再工部的尚書,已經是六十歲的高齡,如今都鮮少出現在人前了,不過是占著這個尚書的頭銜罷了。皇帝不願打破朝中現有的平衡,所以工部尚書也不得請辭,隻能掛著頭銜在家中養老

還給自己養了一院子的保鏢護院,唯恐哪位皇子劍走偏鋒要除了自己給朝中挪出位置。

工部現在大多事務都是由禮部蔣尚書的連襟秦侍郎在做,加上雲子鶴前不久被皇帝派去了工部,所以工部倒也暫時安穩,不缺人手。

刑部的尚書正是朝中新貴苗青,苗青是皇帝暗中一手培養出來的,平日裏獨來獨往,除了與恩師玉添有一點私交以外,在朝中對誰都是不冷不熱,又因為他出身寒門,故而朝中有一些老權歸並不把他放在眼裏,但這也不妨礙苗青辦事時鐵血無情、雷厲風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