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在內心膨脹的天祚帝催促下,讓他想法子和金兵來一個決定性的交量,爭取擊潰金兵,奪回失去的大麵積的領土。
耶律大石力勸無效後,隻得聽命率著手下,反複商量之後,將戰場選在了居庸關,為了盡可能的取勝,耶律大石趕到這裏進行實地考察。
而就在這個時候,他又一次接到了父親的家信,他用心的讀完之後,暗自點頭,看來金兵為了攻破居庸關下了血本來,竟然調動了上京大部人馬前來。
既然金兵四處調兵遣將,耶律大石便更加擔心起來,雖說他們依險而守,金兵的凶猛,他在南京的時候,以是深深的了教過了。
屢戰屢敗的遼兵現在恐金心裏,不亞於宋兵恐遼兵心裏,在這種狀態下,想將金兵擋在居庸關,實在是難上加難,就算是憑險而依。
在耶律的大石看來,同樣還是沒有勝算的,所以接到父親的心信後,讓他了解了有關金兵的出戰前來爭奪居庸關的情況,提前有了心裏準備。
因為軍務緊急,他當著送信人的麵,草草的寫了幾個字,讓家人捎回家中。
信中寫道:不要牽掛我,最近遼金可能將要有一場絕定性的大決戰,此戰要是勝利,或許遼國還能持續的生存幾年。
而要是敗了,怕不出半載時間,可能遼國就有可能被衝破居庸關的金兵,橫掃居庸關內所有的遼國屬地了,到那時,遼國危在旦夕,可歎!
等到家人接過信來,急馳而去之後,耶律大石又親率,部下趕去察看各處要塞。
先是從南口進入,從裏到外進行詳細的觀察和分析,當看到水關關門處,細心的觀察了這裏,此處水門上有閘樓,內設水閘。
守城將士借此可以控製門內外水量,洪水季節打開閘口泄洪,枯水季節儲備河水供關城使用,這時,耶律大石和身邊的將士們商量著。
在長達十八裏的關穀中,要是金兵攻破了前邊的防線之後,那隻能和金兵同歸於盡,在此安排一些兵馬,到時放水淹金兵。
當兵馬安排好之後,並約定好了,留守在那裏的將官,當攔截阻擊金兵的關口被破之後,就放起狼煙,他們看到狼煙之後,就打開閘門放水。
接下來他們又趕到了第二層次為居庸關關溝,進行觀察,居庸關關城位於太行八陘最北的軍都陘,這條狹長的峽穀,因居庸關而得名關溝。
關溝分南北口,南口即為現在之南口村,北口即為八達嶺也叫居庸外鎮。
居庸關關城控關溝之中樞,除關城之外,沿關溝一線自北向南還布置有岔道城。
居庸外鎮、上關城、南口城四座防禦城池(四城均轄於居庸關),縱深布局,層層嚴防,可謂關外有關,城外有城,以防來犯之敵。
他們到了這裏之後,商量了很長時間,安排多少兵馬,最為適合,如何布兵才能有效的打擊前來的金兵,商量完後,又朝下個防區趕去。
第三層次為居庸關防區。由居庸關往外圍延伸擴展,範圍涵蓋整個居庸關的戍守邊界。
即東至西水峪口黃花鎮界90裏,西至堅子峪口紫荊關界120裏,南至榆河驛宛平縣界60裏,北至土木驛新保安界120裏。
橫跨昌平、隆慶、保安3州,方圓數百裏的區域,居庸關防區以關城為中心,分北、中、南、西、東路等8條防線,聯合布防,構成網狀防禦體係。
各路所轄隘口多達107處,每路隘口都自成體係,單獨設防。
使得居庸關關城—居庸關溝—居庸關形成了有效的防區,分為三個層次,來進行軍事布防體係,構築了居庸關關隘“點—線—麵”的軍事防禦性空間。
以點控線,以線製麵,以達到組織上的層層節製,互相照應,彼此配合。
耶律大石帶著部下,用了好幾天的時間,將整個居庸關盡行了全麵的考察之後,將所率的兵馬,分為幾步精心的安排了出去。
因為重點在居庸關外鎮,此地要是失守,雖說其他關口險要,怕也無法守住,針對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