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有此理,太可惡了!
記者第一次遇到蘇澈這樣難纏的采訪對象,以往他采訪的人,就算自己提出的問題犀利一些,甚至故意刁難對方,對方最多也就繞繞彎子,避重就輕的回答。從來沒有一個人會像蘇澈這樣直接反駁自己的觀點,甚至攻擊自己。
自己怎麼會采訪到這麼奇怪的人?難道他就真的一點也不在乎自己在鏡頭前的形象?
之前采訪結束的時候,記者問了蘇澈這樣一個問題:“你剛才回答的很多問題有意無意的攻擊了一大部分人,你就一點都不害怕嗎?”
“怕什麼?怕他們來找我麻煩?這可是法製社會啊,如果我因為一段采訪被找麻煩了,那你們記者又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呢?這個問題是我之前提醒過你的,你們記者在報道事實的過程中,是不是也應該承擔我們這些被采訪人的安全責任。
采訪剛開始的時候,教我承擔責任的可是你自己。”
蘇澈是這樣的。
記者當場就愣住了,然後急忙解釋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會有很多人在這段采訪撥出之後詆毀你,甚至謾罵你,你就不擔心嗎?或者……你就一點也不注意鏡頭前的形象麼?”
蘇澈笑了笑,:“笑的時候,如果路邊鏡頭在拍攝,我都會心翼翼的整理一下自己的形象。路過攝像機的時候更是會神經緊繃。如果遇到電視台的采訪,我還會故意湊上去,試圖讓自己露個臉。
如果一家人在看電視的時候,鏡頭的角落裏出現了某一個人的臉,那這個人馬上就會被家裏人當作明星一樣對待…………你知道這些是為什麼嗎?
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們以為,知道被鏡頭拍到了,上電視了,就是明星了。因為電視裏的都是明星嘛,哪怕隻是記者采訪別人的時候,我剛好路過被拍了下來,也會以為自己能當明星。
我想現在也仍然有很多人抱有這樣的想法,以為隻要被鏡頭捕捉到了就能當明星,所以很多人會在意自己在鏡頭前的形象。就算一些不想當明星的人,隻是被采訪,也會因為自己麵對的是全國的觀眾而努力的注意自己的形象。
但是我嘛……我第一不想當明星,第二不太在乎陌生人對我的看法。況且你的那些人,他們不是一直在詆毀我麼?從比賽的事情確定以來,外麵關於我的負麵消息就已經是鋪蓋地了。多幾個人,少幾個人,又有什麼分別呢?”
完,蘇澈站起來,留下了最後一段忠告:“窮人才喜歡聽別人自己有錢,膽的人喜歡聽到別人誇獎自己膽子大。年紀大的人喜歡聽別人自己年輕,年齡的人喜歡別人自己成熟。
人都是沒有什麼,就最在意什麼。我不是所有人,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試圖在鏡頭前,為自己樹立一個光正偉岸形象的人,私下裏是比較齷蹉的。
而我覺得我自己的人格沒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所以我覺得可以敞開了讓大家看,不需要遮掩…………
年輕人,知人知麵不知心。如果你的理想是當一名發掘真相的記者,就不要拘泥被采訪對象在鏡頭前的表現。脫離了鏡頭的人,才是更加真實的。而就算脫離了鏡頭,在群體當中人也會披上偽裝的外衣。
雖然有點荒唐,但往往偷拍得來的結果才是最真實的結果。不過這種行為犯法,不提倡。”
最後,蘇澈了聲白白,就轉身離開了。
留下記者一整個團隊在風中淩亂。
…………
…………
回到了單位,把采訪的帶的素材交給剪輯部剪輯。這個過程采訪的記者本人自然也是要加入到其中的,哪段留下,哪段不留,除了主編之外,就屬記者本人的發言權最大。
整個采訪過正主編看了一遍,剪輯開始之前問了記者:“我覺得這段采訪很好,蘇澈的話本身就具備很高的話題性,都不用我們刻意去引導,撥出之後看過的人就會自動分成兩派去討論了。
甚至如果能激發出一些潛在的社會矛盾,引起一部分人的重視,或者警醒一部分人,那也算是為社會做貢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