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要拆遷了?”
得到這個消息的幾個姑姑,不約而同的發出了這樣的驚呼。
拆遷意味著什麼?哪怕拆遷款隻有一百萬,自己都能分到二十萬呢。那可是二十萬啊,回頭在再到市區裏買個房子都夠了。
尤其是大姑一家,沒什麼賺錢的本事,幸好都是在國企上班的,攻資還算可觀,五險一金也都有。這麼多年把兒子養大成人,沒留下多少積蓄,但也沒欠外債。如果現在養活的不是個兒子,是個女兒的話,可能一家人根本不用這麼大壓力。
女生隻需要嫁出去就行了,自家拿不了太多錢買房子,大不了不要彩禮唄。
但兒子就不一樣了,任何時代,大部分男人都是需要成為家庭支柱的。尤其是經濟方麵,雙方可以共同努力,但是基本都是男人承擔了絕大部分的責任。當然了,女人也有她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比如家務和帶孩子。
這種分工明確,還不會產生矛盾的家庭,算是比較健康的家庭。當然這不是健康家庭的唯一標準,根據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健康家庭示沒有一個特定標準的。隻要培養出來的孩子三觀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總之,不管社會如何提倡男女平等,口號喊得再響亮,當婚姻大事落到頭上的時候,男方該買房子還得買房子。這也是大姑一家人經濟壓力的來源。
更重要的是,王陽自己還不爭氣,越來越往他叔那個方向發展了,別正經工作了,連出去打工都不會。
還美其名曰:“我上這麼多年學,是用來打工的麼?”
於是他這麼多年學就徹底白上了,打工好歹還能用到一些學校學到的基礎知識呢。
但不管兒子什麼德行,就像蘇家老爺子和老太太一樣,隻要是正常的父母,都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兒子流落街頭,連飯都吃不上。所以他們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可能的為兒子攢錢。在自己還活著的時候,能讓兒子多吃一頓飽飯,就多吃一頓。
或許這一大家子人都受到了父母的影響,蘇澈的三個姑姑,三個家庭,都在做著類似的事情。
其實他們的遭遇跟蘇澈也都一樣?
落魄的時候? 蘇澈被姑姑們躲的老遠,甚至還差點被搶走父母僅剩的一棟房子。等有錢的時候? 姑姑們又一股腦的貼了上來。
而在蘇家? 那兩個老人又何嚐不是這麼對待三個女兒的呢?在沒有涉及到遺產分配的時候,一家人其樂融融? 那是因為逢年過節,三個女兒回家都會帶東西? 平時也會輪流來照顧二老和老。
實際上二老是一直在從三個女兒身上獲利的。
這種和諧的狀態一直持續了很久? 畢竟隱藏的矛盾沒有爆發。直到蘇澈回來,挑起了遺產的問題之後,一家人決裂就決裂了。如果不是來不及就去世了,可能老爺子也會對三個女兒做跟蘇澈同樣的事情。
需要的時候笑臉相迎? 等覺得你麻煩的時候? 就一腳踢開。
這世界就好像是一個大的輪回,大到曆史在輪回,到每一個人活過的每一。
蘇澈的幾個姑姑知道了要拆遷的事情,自然不可能這麼輕易的就過去。
蘇家老宅他們本來時不願意再回來的,畢竟老爺子死了? 剩下的老太太跟弟,實話對這個家並沒有任何的凝聚力。或許就算沒有遺囑這檔子事兒? 老爺子一走,這個家大概也就散了。
畢竟老爺子至少平日裏相處的時候? 還會估計一下女兒們的感受,會對女兒們的幫助有所回饋。可老太太卻始終把女兒們的奉獻當成理所當然? 並且還過:“我把你們養這麼大? 你們命都是我給的? 我讓你們幫幫弟怎麼了?”
這樣的話大概隻上一次,也就夠了。
平日裏不表現出來,真正遇到事情的時候,卻會爆發。
就像現在。
本來已經不想再回來的三個女兒,這次拖家帶口的又來了,並且氣勢洶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