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還是來了。
從穿越火線城市不刪檔內測開始,騰訊就開始了跟傾城電競之間的博弈。
兩個比賽之間競爭的,就是誰的比賽更加具有權威性。
在後來英雄聯盟誕生的初期,人們也依舊是以WCG,IPL等比賽為主,並沒有人真正的去關心英雄聯盟自己的S係列賽。
直到WE回國,騰訊及時發現了電競比賽的潛力,於是便插手其中,通過運營,最終將英雄聯盟的S係列賽推向神壇,成為了電競界一年一度的盛會。
也正是因為英雄聯盟S係列賽的運營成功,也徹底推翻了WCG在電競比賽方麵的統治。
相比於這種類似於電競奧運會的比賽,人們更願意看到一款遊戲有自己的比賽。於是在後來的十年內,各種遊戲自己的S係列賽就如同雨後春筍般瘋狂的冒了出來。
這些遊戲大都複刻了英雄聯盟S係列賽的運營模式,成功的講自己的遊戲從WCG當中剝離出來,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個體。
而WCG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徹底落寞的。
如果說WCG是電競的奧運會,那麼遊戲自己的S係列賽,就等於是足球四年一度的世界杯了。
相比於奧運會隻圖個熱鬧,奔著獎牌數去的。世界杯才是人們真正期待的,最精彩的比賽。同樣的比賽還有米國的NBA,人們對NBA的關注也是超過了奧運會籃球項目的關注。
但這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弊端,就是少了WCG這樣一個勉強合格的審查機製,各個遊戲公司都沒有了限值,便造就了不管什麼遊戲,隻要能聯網的,稍微有那麼一點競技性的,就敢舉辦自己的職業聯賽。
有職業聯賽就有職業選手,然後這些選手就會接到各種廣告代言,遊戲公司聯合廣告公司瘋狂的割韭菜。
尤其是後來的手遊時代,當職業聯賽開啟的時候,觀眾們滿腔熱血的坐在觀眾席上,等待了不是選手們坐在電腦前,展現出大殺四方的操作。
觀眾們看到的,是一個個看上去跟普通低頭族沒什麼區別的,一個個捧著手機打比賽的滑稽場麵。
這樣的比賽,真的能算得上是電競職業聯賽麼?
對此蘇澈秉持的倒也不是否定態度,而是懷疑態度,至少他是不認可的。
但他也知道,自己認不認可不重要,重要的是時代,是市場。有需求就有市場,有人看,就會誕生比賽。
再說的殘酷一點,有韭菜,就會有鐮刀。
英雄聯盟這款遊戲的職業聯賽之所以會運營的非常成功,出去他龐大的玩家基數之外,也在於騰訊公司擁有了經驗。
而騰訊公司獲取經驗的途徑,就是這款名為穿越火線的網絡遊戲。
百城聯賽,高校聯賽。
不同於WCG,很多觀眾,甚至打的好的大神,都根本找不到報名的途徑。每年都隻能被動的看到某一些人出現在比賽場上。
於是就會有很多人開始疑問,為什麼自己不可以去比賽呢?
比賽的人選好像是官方選定的一樣,觀眾們隻能被迫去觀看。
這種感覺就跟真的奧運會一樣,你首先得是國家隊的一員,才有可能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而不是隻要你技術好,就可以跟國家隊的選手競爭資格。
事實上,WCG並非這種模式,他也有報名渠道的。
隻是高傲的WCG並沒有對自己的報名渠道做很好的宣傳,甚至沒有投入任何成本去運營,這才導致了很多觀眾根本找不到渠道,有些找到了也是假的,還被騙了不少錢。
或許在電競產業已經成熟的韓國內部,他們有著完善的選拔渠道,但對於韓國之外的選手來說,一切就沒有那麼友好了。
穿越火線的出現,直接打破了這一尷尬的現象。
百城聯賽,高校聯賽,讓比賽直接下達到最基礎的網吧玩家群體,大學生玩家群體。讓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報名就在網吧,甚至不需要任何費用,隻要你會玩遊戲,有一個夢想,肯去試一試。
哪怕蘇澈先前舉辦的首屆全國電競職業比賽,也沒有給人們如此強烈的參與感。雖然那場比賽也是從基礎玩家裏選拔的,但它更加注重的,是最終的決賽,蘇澈想讓人們看到的,也僅僅是主辦方有清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