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賈人(1 / 2)

領完,吏服、佩刀,二人與阿奴會合,聽兄長已經為吏,阿奴自然欣喜異常:“阿兄,這下可好,終於不用再看伯母的臉色!”

劉玘道:“也不盡然,長輩良言如何不聽?爾可不要胡!”

他心想,有些話悶在心裏就行了,有外人在,豈能隨意出口。

阿奴嚇得伸了伸舌頭,然後開始伸手摸劉玘白色的吏服,臉上充滿了崇敬之色。

“阿兄,這計掾月俸幾何?”阿奴邊摸著吏服一邊問道。

“鬥食吏而已,剛好夠三人填飽肚子呢,你可不要覺得多!”劉玘笑道。

旁邊李尚一邊趕著牛車一邊道:“劉郎,我不過才佐史,還比你低許多,尚填不滿三人肚子呢,不知道何時才能混上鬥食!”

“勿急!你的前任不是直接從佐史升任長吏?你如何老想著升任鬥食?無大誌!”

“我無大誌?……從佐史到二三百石長吏之人,肯定百難尋一,我可不指望,我就希望哪日能夠當上鬥食曹吏,此生足矣!”

劉玘一聽,心想,想不到這子的目標,就是當一個科長完事,一點理想都沒櫻

鬥食吏一月隻十一斛粟穀,穀磨成米要損失四成穀殼,因此這些粟穀隻夠三到四口人基本生存。

因為此時沒什麼肉食,一個勞動力月吃三斛三鬥三升穀(米兩石),平均就算兩斛五鬥,三人需七斛五鬥,四人需要十斛。

鹽、豬油、薪炭、菜、衣、鞋、被等等都是很花錢的,特別是衣衫,現在布衣一套也在三百五十錢左右,有的人看得比命還重。

由於漢代中低級官吏的俸祿微薄,所以漢代百石吏的家人沒有隨吏上衙舍居住的現象,要在家種地。

就是相當多在外地為官的中低級長吏,比如郡丞、縣長、縣尉、縣丞等等,大多數也主動不帶家屬,這是為了人們展示自己的清正廉潔形象。

二人邊走邊聊,很快就來到市中,找到四十多歲的賈人陳慶,“行商坐賈”,陳慶在本縣有固定店鋪,自然是賈人。

他中等身材,看著非常精明,此人開著一家布帛店,同時也經營書籍、筆墨紙硯、質押等等生意。

第一眼見到三人來到門前,他就仔細打量一番。突然間,他看見了阿奴手裏麵拿著的吏服,趕緊微笑著跑出來對劉玘作揖道:“少郎君肯定是新任上吏,敢問高姓?”

劉玘身上穿著的衣裳質量明顯要好於李尚,人家自然認為他是主人,李尚倒是成了趕車的車夫。

劉玘剛想要話,李尚搶著道:“這是新任本縣上計掾、宗室之後劉郎!”

“人拜見郎君!足下裏麵請!”陳慶一聽,趕緊叩首行禮。

商賈地位自然低下,不敢得罪任何吏人。不過話又回來,這些人大多與當地吏有些千絲萬縷的聯係,也未必就可以隨意欺負。

“不必客氣,這位是李戶佐,對了,聽魯兵曹言,此處可質弓,今日特地前來問問!”劉玘道。

陳慶又與李尚見過,然後接過弓認真看了好半,點頭道:“的確是一張難得的寶弓,二位郎君及女郎先裏麵請,坐下慢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