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與劉玘來到王府門前,劉玘遞上了自己拜諛名刺。
名刺,西漢時期多叫名謁,相當於名片,上麵寫明了前來拜謁者的姓名與職位,一般也就二十來個字。
門仆送了進去,片刻之間,一名少年公子帶著一大堆長吏、少吏湧了出來,這些人劉玘一個也不認得。
為首的少年公子年紀與劉玘相仿,隻見他幾步走到跟前,也不經人介紹,就直接笑著對劉玘拱手道:
“哎呀,愚弟聽阿兄榮升東平右曹,早就想見上一麵,不曾想阿兄今日才到,快快請進!”
啊?這……這王子也太熱情了吧?
李宣急忙給劉玘介紹道:“劉郎,這位郎君就是東平王世子凱!”
聽罷李宣介紹,劉玘隨即按照正規禮節給他作一長揖:“東平國相五官掾劉玘拜見世子!”
誰知他還沒彎下腰,就被劉凱雙手托住了雙臂:“你我兄弟客氣個什麼?來,愚弟給阿兄介紹一下王府吏……”
完,他便開始介紹身旁的若幹吏:千石的郎中令、仆各一人,六百石的治書、大夫若幹,四百石的謁者、長若幹,二百石郎中若幹等等。
“長”相當於各個縣長,比如禮樂長、醫工長、侍衛長、永巷長、祠祀長等。
現在出來迎接二饒王府二百石以上長吏有二十餘人,而且府中還有十幾名人長吏正陪著東平王,至於百石吏、鬥食、佐史更是不計其數。
他隻把職位最高的幾人記住了,其他人也就點點頭,也沒人一口氣能記住如此多的人和職位。
劉玘心想,人家是一個王,有這些待遇很正常,不過他們不能隨便出府,外出受人監視,如同囚徒一般,倒是有幾分可憐。
王若要出王府,必須得到國相批準,還有,未經批準也不可隨便接見王府之外的官吏。
另外,王府中的官吏也沒多少人願意當,因為不但收入也是死的,而且行動也不大自由,要時刻伺候與監視王,也不易幹出工作成績,極少得到升遷機會。
王府吏也全都屬於國相考核,所以這些人見到李宣、劉玘二人均非常客氣,與普通鬥食吏見到劉玘區別不太大,隻是禮節上的差異而已。
在看過劉玘禮單之後,劉凱笑道:“阿兄何必如此客氣,今後萬不可帶任何禮物!”
“世子客氣!”劉玘一聽,這子倒是會話,也會辦事,若是曆史的走向不改變,估計將來繼承了王位之後,能夠在曹操的羽翼之下幸存下來。
總的來,曹操對待劉氏皇族之人,除了劉備之外,幾乎比任何一個梟雄都要好,曆史上很少當權者有曹操這種氣度。
當然,如果自己能夠取代曹操,這些事情都將不存在。
對了,應該把劉玉那子也喊來,他的嘴也甜得很,與劉凱相比分毫不差,不過好像沒有劉凱聰明。
……
王府的眾多官吏把李宣與劉玘二人迎進了府鄭
剛跨過前院,就見五十多歲的東平王劉端與他幾位兒子以及眾多官吏,等候在王府大客堂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