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種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穀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在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
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而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將要來臨,萬象複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槳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物品,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
到了通知的日子,正好是個周末的下午,陽光和煦,大街上,人流如織。
張曉東和董乾坤、鄭耀東、陸劍飛四人一同打車前往恒源酒店。
恒源酒店坐落在市區繁華的金泰大道中段,是一座三星級的酒店,在寶城市已經算是一家中高檔的酒店了。
平日裏酒店一般都會承接一些紅白喜事的宴請活動,張曉東本年參加的幾場結婚典禮裏麵,就有一家是在這家酒店舉辦的。
載著他們四饒出租車呼嘯著飛馳在寬闊的金台大道上,把兩旁的建築物都甩在了身後。
老遠,恒源酒店那高大的樓體,還有那碩大的字體“恒源酒店”已經遠遠的映入眼簾。
出租車停在酒店側麵的馬路上,幾個人依次下車,走到酒店的正門前麵,就見一個橢圓形的水池裏正有清澈的噴泉不斷的噴湧而出。
幾個人繞過噴泉,穿過酒店大門口的旋轉門,進入了一樓大廳。
進入大廳,抬頭望去,就見堂皇富麗的大廳上,吊著藍色的精巧的大宮燈,燈上微微顫動的流、蘇,配合著發著閃光的地板和低低垂下的鵝絨的藍色帷幔,一到這裏,就給人一種迷離恍惚的感覺。
眾人穿過大廳,徑直走向電梯。這裏有三部電梯,張曉東率先按下了中間的一部。片刻之後,燈光明亮的電梯,帶著他們往三樓而去。
出羚梯門,早有迎賓的同事站在那裏,引導著大家往牡丹廳走去。牡丹廳是恒源酒店比較大的一個廳,能至少容納40桌的酒宴。
張曉東推開暗紅色的大木門進去,就見燈火璀璨的大廳裏擺滿了酒宴用的大圓桌,酒桌之上整齊的擺放著餐具。桌子旁邊,不少的人人已經就坐,正在那裏磕著瓜子、聊著,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幾個人走進去後,按照迎賓人員的引導分別落座,張曉東、董乾坤、鄭耀東和陸劍飛四人年齡相近,又在同一個科室,自然是被安排坐在了同一桌。
落座之後,張曉東環顧左右,就見這個大廳呈一個長方形,寬度方向可以擺放四排大圓桌,長度方向可以擺放十排,如果挨得緊一點的話,甚至可以擺放十一排。
在宴會廳的最前麵,是一個長方形的舞台,此時舞台上擺放著一排弧形的會議桌,正是充當了主席台,以備領導要發表祝賀詞的時候用。
此時放眼望去,四列桌子如長龍一般伸向遠方,每列十張,共計四十張大圓桌,整齊的排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