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楊晨光的抉擇(1 / 3)

一個清冷的周末,張曉東再次踏上了前往古城的火車。

一年以前,這條路線曾是他最熟悉的路線,他在這條鐵路線上往複了不知有多少次,隻因為在古城有他心愛的女孩。

前不久整理屋子的時候,偶然翻到了厚厚的一大摞火車票,上麵寫著“寶城——古城”或者“古城——寶城”的字樣,他才發現,原來每次去古城的車票,他都留了下來。

大概看了一下,大約有上百張。

他沒有再細看,就匆匆把它們撇到了一邊,不再去看它們。

看見它們,隻會讓他的心又一次疼起來,讓他的淚水止不住的淌下來。

實話,這次古城之行,如果不是因為受董大偉所托,如果不是因為楊晨光和陳青儀分手,他是絕對不會再踏足省會古城的,最起碼不是現在。

因為現在這個時候,他認為自己還是無法去麵對,那些曾經與蘇蕊有著共同痕跡的地方。

現在,當他到達古城火車站,踏上那熟悉的街道,看著那熟悉的風景,他的心開始隱隱作痛。

看著熟悉的事物,會不自覺的想起某個人,某些事,所謂睹物思缺是如此吧!

最讓人難受的卻是,景物依舊,卻不見故饒身影!

一年以前,他還在這裏牽著蘇蕊的手,走遍這古城的大街巷,名勝古跡,而現在,卻隻剩自己一個人獨自觸景生情,傷感不已。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曾寫過一首古詞《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把酒祝東風,

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時攜手處,

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

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

知與誰同?」

這是一首惜春憶春的詞。寫詩人獨遊洛陽城東郊,飲酒觀花時而產生的願聚恐散的感情。

這首詞為作者與友人春日在洛陽東郊舊地重遊時有感而作,在時間睛跨了去年、今年、明年。

結尾兩句“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更以今年花勝去年,預期“明年花更好”,映襯明年朋友聚散之難測,不知與誰一道重來洛城遊芳,更進一層地深化了這種人生聚散無常之福

好在,在人生聚散無常的傷感之外,所幸尚影明年花更好”的希望在,良辰美景總能多少慰藉詞人悵惘失落的情懷,減輕了心頭的傷痛。

***

張曉東坐上公交車往楊晨光的住處走,目光呆滯的看著兩旁的景物一閃而過,而麵無表情,他的心早已經麻木了吧。

麻木了也好,總好過一次又一次將傷口再撕裂開的痛楚要好一些。

楊晨光和陳青儀到底是因為什麼而分的手,要是不嚴重的話,或許兩人也都在氣頭上,不定自己過去勸一勸的話,還有可能挽回呢?

他的思緒又回到了兩年前,那時在古城第一次看到他倆在一起的時候,他是非常吃驚的。

因為當年他倆的事情在學院裏鬧的沸沸揚揚,盡人皆知。

大二的時候,楊晨光參加了學院的一個社團,同一個雜誌社的一個女生喜歡上了他,開始倒追他,這在學院裏被大家廣為傳頌,大家都認為是好事一樁,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楊晨光不答應,理由是不想影響學業。

直到半年後,楊晨光突然得了一個比較嚴重的病,還住院近二十,那段時間,因為楊晨光不願意告訴家裏,怕父母擔心,就隻能靠一些好朋友幫忙照看,但也不是長久之計,這時候,聽聞消息的陳青儀主動負責照料他,沒日沒夜的照料他,直到他康複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