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初顯才華
王可馨乃是官家出身的大姐,從耳語目染,對這種官場的道道彎彎,自是了解的清楚,所以李鈺一張口詢問,她就立馬就知道他那些心思。直接回答的清楚明白
第一這是你爹的意思。不是我們不想去通知,
第二老侯爺的兩位結拜兄弟都是一品大員。
第三兩個國公很講義氣,你大可放心。
第四估計馬上就要知道了。
第五等他們知道了就會趕過來看你。
李鈺聽了這話心裏踏實了,既然真的是結拜兄弟,古代人可是結拜了就是親兄弟,不像後世那樣人情淡薄。
等他們來了,我得要好好表現,一定要攀上這兩顆大樹。但是還不放心,又問:“兩位姐姐可曾見過兩位叔父大人?”
司徒雲砂回,見過兩次,就沒了下文,李鈺隻好又看向王可馨,畢竟王可馨在府裏三年多了。
王可馨抬頭回憶:“奴家倒是見過兩位國公七八次。”
李鈺急問:“姐姐既然見過七八次,那依照姐姐來看,兩位叔父與爹爹關係若何?”
王可馨想都不想便:“甚為親近,每年兩位國公必同來兩三次,與老侯爺吃則同席,臥則同榻,每次前來,少則三五日,多則半月,三人不分尊卑,通宵暢飲,每逢兩位國公到來,縣令,縣丞,主簿皆來投貼拜訪,好不熱鬧,府裏徹夜燈火通明。”
王可馨邊邊把頭望向門外院內。怔怔發呆。似乎是在回憶,往日裏的熱鬧場麵。
司徒也點頭:“我雖隻見過兩次,卻也不落人後,每次具是我與王家姐姐侍奉左右,奴家這玉佩便是翼國公所賜,”
著摘下腰間玉佩遞過來,李鈺仔細翻看,這玉佩巴掌大,肉質細膩,用上好的和田籽玉,雕刻而成,山水花鳥,活靈活現,工藝十分精湛。恐怕價值也是不菲。
果不其然,李鈺還沒有問,司徒雲砂又道,:“翼國公待奴家如親女,每次來皆有賜物,單是這枚玉佩,聽柳叔所,他與秦府管家吃酒時,聽那管家言道,此玉佩價值千貫,乃是陛下所賜之皇家物品。
奴家已沒了親人,是以早就把翼國公當做父輩看待的。若不是國公所賜,奴家便是父親在世也戴不得如此貴重之物。郎君若是喜歡,奴家送與郎君就是。”
李鈺趕緊搖頭,又將玉佩遞了回去,想起後世的名句,
便脫口而出:“賢者不炫己之長,君子不奪人所好。救既敗之事,如馭臨岩之馬,休輕加一鞭。”
李鈺隻是順口一,至理名言,卻不想兩女已經是口瞪目呆,眼中滿是不可思議。
李鈺也不再多話,竟自將玉佩放入司徒手鄭
隻見兩女異口同聲:“郎君好文采。”
司徒雲砂出身儒家名門,自然能分辨出學問真假,王可馨貴為太守之女,亦是熟讀四書五經。學問的真假,豈能分辨不出,
這郎君的話,充滿晾理,賢者哪會去四處炫耀自己的長處,那樣就不是賢者了,
這君子不奪人所好,更是精妙,倘若看見美物,就去奪取,那還能當得君子的稱號?
挽救將要失敗的事兒,可不就像騎著馬兒,走在懸崖邊上,自然不能隨意的抽打了。
兩女具是學識淵博,單從這幾句就能斷定,這郎君乃是具備大智慧的人。
這如何令人不喜?雖然家道中落,對老侯爺感恩戴德,納妾之事也沒有反感之心,卻也各自還在心裏憧憬著,能遇到一個如意郎君,可是現實卻是身不由己,不論是報恩,還是現實,都決定了隻能選擇郎君一人。
如今這郎君,年紀輕輕就表現出來,不同尋常的大智慧,令兩女從心底欽佩不已。
李鈺哪裏知道,自此兩女方開始暗生情愫,無形中已經撥動了二女心裏的那根情弦。
兩女心裏暗歎:難怪老侯爺不惜重金,請大儒來教郎君讀書,又花了大代價,救自己兩人脫離苦海,來給郎君陪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