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當年將你斬殺也不過分
李世民見到昔日的臣子,時隔多年,竟還忠心如此,心中也是觸景生情;
“當日之事,朕一切都知曉的清清楚楚,如今,已經事過境遷,原本也不必再舊事重提。
奈何當初,你離開大營之時,朕竟未見得你最後一麵,很多話也無從起。
今日你我君臣重逢,也是緣分一場,多年前的舊事,朕也終於能有機會,將心裏的話再出來。
當年的事,不好去計較是非對錯,你回頭救下百十兒郎的性命,乃是真性情,好男兒。
可你也曾是帶兵之將,自古以來,聞鼓而進,鳴金則退,無有章法,如何行軍,你比誰都清楚。
當日,你不聽號令,撤退不及時,等同於違抗軍令,
便是將你斬殺在地,也無有不妥之處,此一點,你可明白?”
柳萬泉當然知道,理由再多,終究是違抗了命令的;
“啟稟陛下,臣明白的。”
李世民重重的歎了一口氣,這才繼續;
“明白就好,也隻能是意弄人,造化不一。
還好你命不該絕,有人搭救性命,活了下來。
古人雲,上有好生之德,果不欺人也,你犯下死罪,本該問斬,以證軍令章法。
卻有老縣男出來,用升做校尉的一身軍功,來為你頂罪,叫你活下了性命。
那老縣男,也因此斷了進路,到最後解甲歸田之時,還是個親兵隊正,
終其一生,也未穿過將軍的鎧甲,倘若非是如此,
那老縣男,軍功在身,又是出自隴西李氏大門正宗,少也是個從五品的遊騎將軍了。
唉…也罷了,罷啦,一切都是意巧合……
如今你能安身立命,朕聽,還有侍女伺候左右,
一族之人,盡在藍田享福,可莫要忘了,那老縣男付出的代價才好。”
“陛下放心,臣也曾效命於陛下左右,臣是什麼人,也瞞不過陛下的法眼,
臣感激李家大兄一生,這再造之恩,必定報於侄子身上,請陛下寬心,臣非是那忘恩負義的畜生流。”
柳萬泉半生鐵血生涯,那是恩怨分明,直來直去,一番話的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你之脾性,朕怎能不知,除開當年那事不,你自身也是條響當當的漢子。
需知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壞事做盡的,積累到一定程度,必定有道報應,
這好的,亦是如此,待到時機成熟,那福報也是跑不脫的。
若是不提你的錯處,隻你的功勞,
當年也是悍將一員,你那些功,朕都看過的。
功勞簿上也寫的一件不少,奈何,你卻未等到犒賞三軍之時……
也罷,好生看管你的兒郎,或是做些學問,或是弓馬嫻熟,不論文武,有了功夫在身,將來也好報效朝廷。”
李世民那是千古名君,從未虧待過自己那些忠心的部下。
如今,看到昔日一個堂堂的將軍,卻混到這般田地,也是於心不忍,
柳萬泉激動的渾身顫抖,他再聽不出來話音兒,那就是蠢材了。
深深的彎下腰,柳萬泉幾乎泣不成聲;
“臣感念陛下,提攜後代子孫之恩,我柳氏一門,不論是否出仕,都會忠於朝廷,忠於陛下……”
農曆臘月二十九,距離過年還有一,長安至藍田的官道上,幾乎沒有了來往的行人。
隻有十幾輛車馬組成的隊伍,緩緩前進,幾十個騎馬的壯漢,前後左右,將車隊包圍著。
李鈺有些不耐煩的掀開簾子,朝外頭大聲問道;
“這都走了幾個時辰了,還沒有到嗎?”
騎在馬上的一個護衛,把半個身子,探了過來,朗聲回話;
“回郎君,已經到了,這就要下路。”
護衛一邊扭頭話,一邊將座下的戰馬,控製的四平八穩。
“老爺,終於到了,感謝上帝。”
李鈺在胸前畫了十字,抬頭望,表達謝意。
弄不清上帝是誰的護衛,又端正的坐回馬上。
車裏的容娘有些好奇的問;
“郎君,老爺奴婢倒是知曉,這上帝卻不曾聽過。”
總算到家了,李鈺的起床氣也下去了許多;
“哦,這個上帝啊,就是上的玉皇大帝。”
“那玉皇大帝,又是從何而來呢郎君?”
容娘很是有些好奇寶寶的樣子。
李鈺這才醒悟,可不是嘛,玉皇大帝,是唐宋時期才流行的,這個時候不一定有這個法呢。
“這個玉皇大帝,就是住在上的神仙頭頭,那些神仙的皇帝了,
就是帝,因為住在上頭,所以就叫上帝,其實就是的老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