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吃貨掌大權(2 / 2)

否則必定敗露,壞了大事,到時候別換人家的戰馬了,恐怕還要將一堆饒性命,全部留在那茫茫的草原上。

是以這次李大郎的想法,從大局上來,沒有錯處,隻是那兩個大個子跟班……主持大局,實話,臣這心裏也是沒有譜子的。”

李世民看看房玄齡,又看看皺著眉頭的杜如晦,三人都是一臉憂慮的臉色,李世民的心裏更加的不放心了,試探性的問道;

“克明,你覺得那兩個貨,能否勝任重開絲綢之路的角色?”

杜如晦見皇帝發問,眉頭緊鎖,心仔細的斟酌著語句;

“回陛下的話,臣也想到了許多細節,那大牛,阿貴,不認識一個字,還性情耿直,細細想來確實和那些野蠻人,有許多相同之處。

臣等兩人也仔細分析過了,若是派戶部的官員,出動兩三人去出謀劃策,倒是能把那些草原賊子,繞的暈頭轉向,可是等那些賊子反應過來,立馬就是一場禍事,是以我等兩人也是猶豫不決。”

房玄齡看看老搭檔,又看著點頭認同的皇帝,沉聲開口;

“陛下明鑒,別戶部那些人,咱們朝廷裏的三省六部,隨便拉出來一個五品官員,都能應對自如,把這些事做的漂亮精彩。

隻是草原上那些賊人,最忌諱的就是聰明人,如果真的派去了,肯定要惹出麻煩,還不如大牛阿貴兩人,憨憨的,直來直去的好。

陛下您想啊,他藍田李氏,乃是隴西正宗,族裏可不是人人都不認識字的,以臣揣測,藍田的莊子上,比這兩人聰明數倍的管事,沒有十個也有七八個,

為何那李大郎,有人才卻放著不用,偏偏派兩個不認識字,連賬都算不清的去統領全局……”

“不錯,朕一直都在考慮這個,他那莊子裏的管事,一個比一個能耐,卻點著名安排這兩個大個子,當真是有些……有些……”

李世民連兩個有些,終究還是忍住了話頭,沒再繼續下去,杜如晦直接道;

“陛下,臣以為,可安排那大牛阿貴兩人,明日起,去秦程兩位大將軍的大營裏,

教授些簡單的兵家之事,以防不測,也不圖他們頃刻之間就成為將才,隻學些簡單的,

一是防患於未然,再者也能提高兩饒警惕性,不至於出了什麼事情,慌亂無策。

再令駐防過邊關的那些將軍,與他兩人多些草原那邊的情況,增加這兩人對草原的熟悉程度,便是去了那邊,心裏也大概有個譜子,還請陛下明鑒。”

房玄齡看著老搭檔完,趕緊接了一句;

“啟稟陛下,萬萬不能派戶部的那些精明之輩,前去教授那些斤兩之間的能耐。

李大郎選中他兩人,以臣看來,最重要的恐怕就是那份純真性,若是斤兩之間,學的和那些聰明絕頂的商賈一般,怕是要本末倒置,得不償失,請陛下多加考慮。”

李世民也不是昏庸無能之輩,哪能想不到這點,隻是心裏也忍不住想著,明要不要派戶部的能人出來幾個?

稍微點撥那兩個憨貨一點點,別叫太傻了,去換不回幾匹馬來,剛一想到這裏,

最擅謀略的房玄齡,立馬就出聲提醒,李世民的心裏,多少還有點猶豫不決的心緒,頃刻之間就有了決斷;

“唉,兩位愛卿所言,都是精明果斷,朕當納之,隻是……朕向來行事,多是謀定而後動,又需縱觀全局,唯獨這次,派兩個吃貨,還都是不認字的去掌大權,

朕這心裏也是七上八下,可是也實在想不出太好的辦法來,這絲綢之路重啟,那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兒,本當有朝廷仔細研究商討,定出詳細,再選定能人出麵才是。

不過這般行事,恐怕商量好想法,就得兩三年出去,這李大郎倒是速度挺快,可倉促之間行動就行動,便是咱們君臣三人,也無法照顧太多。

罷啦,罷啦,朕也賭他一把大,這次就試試看,那兩個憨子,到底能不能全功而歸……唉!”

房玄齡看皇帝雖然有了決斷,可還是放心不下,連忙出聲相勸;

“陛下不必憂慮太多,大牛阿貴兩個,確實不太聰明,可那藍田的李縣伯,卻是精明無比。

別看隻有十五歲,以臣看來,和那做了一輩子買賣的老商賈,也不遑多讓,從他製作鐵鍋美食開始,臣就沒見過他吃虧一點。

把那些富貴大戶,商賈豪門弄的團團亂轉,銀錢絹帛拿走一堆不,還叫那些出了血的,笑的合不攏嘴,真真是賣了人,還得幫著他數錢,陛下還怕他吃虧?”

李世民仔細想想可不就是這樣,從來就是隻有他占便夷,年紀家裏弄了上百車的銀錢絹帛,還的冠冕堂皇,

什麼做本金用的,什麼要買糧食穀子造酒,即便如此還哭窮叫苦,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飯都吃不飽呢?